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与群众打交道当恪守“纪律规矩”这把标尺
时间 :   2025-09-24 18:2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石宏威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本质上是践行初心使命、传递党的温暖的过程。然而,个别干部在与群众相处中出现的“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现象,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更侵蚀了党的执政根基。这警示我们:与群众打交道绝非“私事”“小事”,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动实践。


一、守住“初心关”,杜绝“官僚主义”的特权思维

与群众打交道,首先要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现实中,少数干部把岗位当特权,面对群众诉求摆架子、打官腔,将“为民服务”异化为“为民做主”。某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因群众咨询多了几句便恶语相向,最终被通报批评,其根源就在于淡忘了“人民公仆”的身份定位。纪律规矩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以“小学生”姿态向群众学习,以“服务员”心态为群众办事,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风向标”,在“身入”基层的同时更要“心入”群众,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滋生的特权作风。


二、把好“言行关”,摒弃“随意任性”的工作态度

群众工作无小事,一言一行皆政治。有的干部在政策宣讲时“照本宣科”,面对群众疑问“一问三不知”;有的在化解矛盾时口无遮拦,甚至发表与党的政策相悖的言论。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言行,实则是纪律意识淡薄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疏于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责。这要求我们必须把“谨言慎行”刻在心头,说每一句话都要符合政策精神,做每一件事都要经得起群众检验,在与群众沟通时多些“掏心窝”的实在话,少些“打官腔”的场面话,用真诚赢得群众信任。


三、筑牢“廉洁关”,抵制“微腐败”的侵蚀诱惑

与群众打交道的一线,往往是腐败风险的前沿阵地。从“一条烟、一瓶酒”的“小恩小惠”,到“吃拿卡要”的权力寻租,“微腐败”看似金额不大,却直接啃食群众获得感。某市社区干部在办理低保时收受好处费被查处,最终身陷囹圄,教训深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提醒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廉洁之弦,在服务群众时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绝不能把群众的“救命钱”变成个人的“唐僧肉”,始终保持“清风两袖朝天去”的清廉本色,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群众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纪律是干事创业的根本保障。与群众打交道,既要带着感情“拉近距离”,更要严守规矩“把准尺度”。唯有将纪律规矩内化为行动自觉,外化为服务实效,才能在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中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人民政府:石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