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把组织生活的“会场”变成党员思想的“擂台”、作风建设的“靶场”、为民服务的“赛场”,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探索的“党员首谈”,抓住了组织生活的关键变量,撬动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增量。其要义,不止于“上台一谈”,重在以固定议题、规范流程、强化约束,形成可复制、可持续、可评价的制度闭环,推动党员把话说在台上、把事干在台下、把形象立在群众心里,把一项活动锚定为促实干的长效机制。
首谈之“首”,贵在把方向和标准立起来,夯实长效之基。围绕初心使命、言谈举止、责任担当、遵规守纪四个维度,设置24个基础议题,并允许基层动态加题,既确保组织生活的政治属性、纪律要求和实践导向,又为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提供匹配空间。每月一议题,常态化推进,让思想政治教育从“集中输送”转为“持续滴灌”,把“说一说”的惯性压实为“想一想、改一改、干一干”的制度闭环。
首谈之“谈”,重在把问题和责任摆出来,打通实干之径。党员轮流上台谈思想认知、作用发挥、形象表现及强化措施,既是“自我亮相”,更是“公开承诺”;邀请群众代表列席监督,把“组织镜子”与“群众尺子”同时立起,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担当作为成为追求。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通过线上参与,体现全面覆盖、应参尽参的组织温度与制度刚度,为持续推动形成“人人可评、事事可落”的实干生态提供保障。
首谈之“评”,关键要把导向和约束拧到位,强化长效之用。把参与情况与日常表现纳入量化积分和年度评议,对无故缺席实行硬约束、与等次挂钩;将入党积极分子的首谈表现作为发展参考,用一把“看得见、量得出”的尺子校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制度不在“严”而在“实”,评价不在“分”而在“用”,以结果运用倒逼承诺落实、措施落地。目前已开展8600余次活动、覆盖1.9万余名党员和积极分子,数据背后,是组织力的持续释放、治理力的稳步提升,也是长效机制的持续显效。
把“党员首谈”办成“思想整风+行动落实”的双向奔赴,仍需在三个方面持续用力,巩固并拓展长效优势。一是在题目上更聚焦急难事、具体事,做到实事求是、以题带改,让议题成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二是在机制上更突出结果运用,强化台账闭环、项目化推进,用“承诺书—项目单—销号册”固化落实路径;三是在干部指导上更下功夫,把科级干部联系指导做深做细,形成“上接战略、下接地气”的传导链,确保制度执行不断线、执行效果可持续。让“首谈”既“首发”也“首创”,以组织生活的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的大格局,真正办成促实干的长效机制。(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