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洗碗越多,摔碗风险越大”“碗摔了一次,再没人敢伸手”,这种被称为“洗碗效应”的现象,反映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中对于“干多错多”的潜在隐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这深刻昭示:严管干部的本质是划清底线而非捆住手脚,唯有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精准容错纠错,才能破除“洗碗效应”,打消干事顾虑,激励担当作为。
严管是干事创业的“安全线”,而非发展的“紧箍咒”。处置惩戒不是目的,为人民和国家事业发展培育力量才是最根本出发点。倘若不分情况、不顾实际,将严管异化为“一错否决”,把探索性试验中的过失等同于明知故犯的违纪,出现失误便搞“一刀切”,只会大大挫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导致怕事避责“不敢下水”,陷入“多干多错、少干少错”误区,让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层层压码的警戒红线中被磨灭。
厚爱为担当作为注入“强心剂”,关键在精准撑腰。改革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踩空,此时组织的信任比黄金更珍贵。组织给撑腰,干部干事创业才有底气。在面对出现失误的人和事,认真贯彻好“三个区分开来”,敢于为实干担当者讲公道话,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客观公正查清基本事实,及时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从毛泽东主席强调“说服教育重于惩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党的干部管理智慧始终贯穿“容错纠错”的温度,把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区分开来,让敢闯敢试者放下包袱,多干事、干成事。
严管与厚爱辩证统一,方能营造健康政治生态。严管是厚爱的前提,没有纪律约束,干事创业易成“脱缰野马”;厚爱为严管注入灵魂,缺乏关怀激励,严管便会施之生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坚持“严中有爱、宽严相济”的导向,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感受组织温暖,才是破除“洗碗效应”的关键砝码。
干事创业从来不是“一马平川”,监管干部更不能“一堵了之”。当严管划出安全边界,厚爱解除后顾之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者才能发挥其自身价值。以严管立规矩,用厚爱鼓干劲,让每一位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都能轻装上阵,在奋进新征程中书写实干答卷。(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委组织部 :任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