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让“泥土”味浸润基层干部的初心答卷
时间 :   2025-11-04 17:2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田间地头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对基层干部而言,裤腿上沾的泥点,额头上淌的汗珠,手上握的老茧,远比办公室的工作报告更能说明工作的实绩。


“泥土”味是倾听民心的信号器。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不如蹲在田埂上拉家常。春耕时,在育苗大棚里问清农户对良种补贴的疑惑;夏耘时,在灌溉渠边记下庄稼缺水的难题;秋收时,在晒谷场上摸清粮食销路的堵点;冬藏时,在农家炉边聊透来年种植的打算。这种充满“烟火味”的沟通,没有政策宣讲的生硬,只有掏心窝子的对话,却能精准捕捉群众的“急难愁盼”。


“泥土”味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基层问题繁杂多样,答案往往藏在泥土深处。面对乡村道路硬化的征地阻力,干部们把板凳搬到村口,把补偿标准换算成“每亩多打多少粮、孩子上学省多少路”,用“土办法”解开群众心结;碰上特色产业发展瓶颈,他们踏遍山山水水,对接电商平台、引进种植技术,让“土疙瘩”变成“金元宝”。正如那句老话,“脚下沾满泥点子,才能想出金点子”,泥土里藏着破解难题的智慧。


“泥土”味是连结民心的强纽带。群众的眼睛最雪亮,干部的真心与否,他们从泥土里就能闻出来。驻村干部舒娜扎根田间,与村民同吃同劳动,用沾满泥土的双手赢得“贴心人”的口碑;塞罕坝建设者们用数十年光阴,在荒漠上种出林海,让“黄沙地”变成“聚宝盆”,用坚持诠释了泥土中的坚守。当干部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会议桌”设在大坝晒场,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心与心的距离便在泥土芬芳中悄然拉近。


乡村振兴的画卷,终究要靠双脚在泥土中铺展;民生福祉的果实,终究要靠双手在田垄间培育。基层干部应当以“沾泥带土”的姿态扎根一线,让“泥土味”成为最鲜明的身份标识,用实干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初心答卷。(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