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蕴含着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科学方法,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为我们推进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作为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实心实情实意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优化协同高效,完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化协同高效不仅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原则要求,也是衡量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标准,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把协同高效原则落实到实处,明确体制机制是机构职能体系运行的框架和规则。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伟大实践,体制机制优化需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奎文区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高质量发展、影响治理效能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勇于突破、深化改革。
一方面为破解行政编制分配不够均衡、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不高等难题,综合分析各部门需求,通过建立编制科学分配机制,优化编制分配结构;建立编制资源共享机制,确保编制动态调整;建立编制使用评估机制,提升编制使用效益。“三措并举”打造分配科学、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监管有力的行政编制使用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盘活用好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建立编制资源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对领导职数空缺、年度退休人数等情况的实时掌控,为编制资源优化调整提供数据依据,切实推动实名制数据库由“信息仓库”向“决策智库”转型。
二、科学规范精准,优化机构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更好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推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奎文区始终遵循机构设置必须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科学设定机构,规范机构名称、层级和规格,确保机构设置符合实际需要、体现时代特征。
一是为切实有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奎文区聚焦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核心职能,将街道机构由“七办五中心”统一调整为“五办四中心”,并明确规定街道一律不设议事协调机构、不加挂各类牌子,有力推动了基层履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确保机构设置能够精准对接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任务的需求。二是为适应现阶段奎文区教育体制特点,奎文区按照“精简效能、相对平衡”的标准,统一设定中小学内设机构基准数,对符合条件的学校核增1个机动内设机构限额。调整规范后,全区中小学内设机构精简比例大幅提升,实现“瘦身”与“强体”有机统一。同时严格中层职数核定,推行“副校级干部兼任中层负责人”制度,规范后全区中小学中层职数精简比例达61.85%,实现“减职数不减效能”。三是为更好促进奎文经济发展,在楼宇经济领域,创新构建“多元共治”机制,转变政府角色,通过组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街道运营团队和楼宇联合运营团队,形成全覆盖的工作网络。凝聚楼宇运营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楼宇运营,将总书记提出的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具体明确到实处。通过举办重点企业推介会、“送政策送服务进楼宇”等活动,建立楼宇服务专员机制等举措,与企业协同共治,楼宇经济活力显著提升。
三、明晰权责边界,强化职能配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工作面广事多,涉及的部门都有专业优势,关键是要从全局看问题,加强协同配合,真正拧成一股绳。奎文区始终牢记职能是机构存在的依据和核心,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定位,划清权责边界,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着力完善适应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职能体系,将职能配备优化到位、落实到位。
一是在街道职责细化方面,探索实行岗位管理,与履职事项清单相结合,在“五办四中心”框架下设置160个具体工作岗位,配备岗位主办,创新运用“三个摸底、四轮审核”工作法,梳理形成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明确每个事项的承接岗位,做到了“每人一表、每岗一册”,推动履职顺畅、职责清晰。二是在部门职责边界划分上,编制《奎文区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覆盖多个部门的职责事项,清晰界定了相关部门在电动车监管、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复杂事项上的职责分工,确保按单履职、各负其责。三是在解决职责争议方面,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责任主体联合认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认定会,明确12345热线中“无人认领”等疑难事项的职责归属,成功解决多项争议事项,显著提高了诉求办理效率和部门协同效能。
四、动态调整增效,优化编制配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奎文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认识到编制是保障机构履职的基本要素。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必须坚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原则,把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精准科学配置编制资源。奎文区基于民生领域短板,将编制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民生急需领域倾斜,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一是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编制“一核定终身”的模式,探索建立编制动态调整和管理评估机制,推动编制资源向核心职能、业务一线、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领域倾斜,最大限度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二是探索打造教育领域机构编制智慧决策分析平台,建立教师需求预警机制。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职工编制10年需求预警机制,对全区未来10年在校生数及教师需求等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三是聚焦民生民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设置6个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编制230名,充分给予编制保障。在奎文区中心医院等3所公立医院设置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加强公立医院人员力量配备。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增设艾滋病防制科及职业病防制科,调整相关科室牌子,明确重大疾病防治规划等职责任务,提升重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委编办: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