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日报》刊文指出,当前一些机关干部出现了“冰箱干部”现象,他们不发热、不化冻、不新鲜,机关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话好听了,但办事却不灵了。党员干部要高度警惕,坚决对“冰箱干部”说“不”,做为民服务的“暖引擎”。
以“热血沸腾”的激情,摒弃“不发热”的冷漠,点燃为民服务的“心灯”。“事情、事情,只有有情才能办好事情”。党员干部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带着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感情、对工作的激情去做事。革命年代,共产党人始终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平年代,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提出了一系列为民利民的政策举措。党员干部要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对群众的事情热心,对工作充满热情,用热血和激情温暖群众的心,让为民服务的“心灯”照亮每一个角落。
以“破冰前行”的勇气,改变“不化冻”的僵化,畅通为民服务的“渠道”。“冰箱干部”屁股决定脑袋,不愿意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管事,遇到麻烦事就想方设法脱身。这种僵化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严重阻碍了为民服务的进程。基层一线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地,也是党员干部锻炼成长的“大舞台”。我们要学习那些勇于担当、敢于破冰的干部,如廖俊波,他在工作中从不推诿扯皮,总是主动靠前,积极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全体党员干部要打破部门壁垒,消除僵化思维,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畅通为民服务的渠道,让群众办事不再难,让政策落地不再受阻。
以“与时俱进”的智慧,告别“不新鲜”的陈旧,创新为民服务的“模式”。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群众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如果党员干部不能与时俱进,就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打不开工作新局面。我们要像一些互联网企业一样,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服务举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全体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观念,创新为民服务的模式,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委组织部: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