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与“务实”不能“一虚一实”,这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务虚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两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党员干部只有将务虚与务实有机结合,既重务实又善务虚,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务虚与务实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务实是把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关键实践,是务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虚是从战略高度谋划工作,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务实的目标方向。现实中,一些人对务虚与务实存在曲解。有的将务虚视为无谓清谈,沉溺于空洞议论,败坏作风,虚耗资源精力,滋生形式主义。例如,有的地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这就是只重虚不重务实的表现,是不可取的。反之,若只务实不务虚,就会如闭目行舟,迷失于具体事务的海洋。没有务虚的指引,务实就可能成为盲目蛮干,事倍功半。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写道:“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那就会陷于千头万绪的事务泥潭而不可拔”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务虚和务实的逻辑关系和紧密联系。务虚本质是穿透表象、洞察规律的思维攀登。它要求执行者以恢弘视角审视时势,解析矛盾根源,构想突破路径。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通过对寰宇大势的犀利解剖,锤炼出克敌制胜的战略智慧,为新中国奠基铺路,这就是务虚的重要意义。而务实则是将务虚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廖俊波心系百姓福祉,深入一线查勘,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转化为具体行动,彰显了务实的力量。
做好务虚与务实需精准聚焦、真抓实干。真正的务虚要精准锁定发展瓶颈、民生痛点与工作核心关隘。党员干部需下沉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素材,让务虚立于坚实基础之上。同时,要将务虚形成的思路方案转化为具体行动清单,明确时序路径与责任主体,通过务实构筑高效督责机制。例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干部们既要深入调研谋划脱贫策略,又要真抓实干落实帮扶措施,才能确保脱贫成效。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戒除空谈玄想,尊崇真做实干。
“务虚”与“务实”绝非“一虚一实”的割裂对立,而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体两面。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二者内在统一的关系,让务虚的战略思考与务实的实践行动深度交融、协同发力。让我们以“务虚”为指引前路的火炬,以“务实”为支撑发展的基柱,凝心聚力、奋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迈进。(泸县财政局: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