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也是党员干部精神风貌的 “试金石”。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当下,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更应以改文风为突破口,打破陈旧桎梏,让清新务实的文风成为作风转变的 “催化剂”,以文风“新笔”绘就作风“新貌”。
破“冗长繁杂”之茧,化“短而精悍”之蝶。文风之弊,首在冗长。部分青年干部撰写材料时,习惯穿靴戴帽、堆砌辞藻,洋洋洒洒数千言,却抓不住重点、解决不了问题。这类“长而空”的文章,不仅浪费时间精力,更让政策在层层传达中“失焦”,让群众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迷路”。青年干部应敢于向“繁文缛节”开刀,以“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果敢,淬炼务实之功。汇报工作时,直奔主题、言简意赅,用最精炼的语言阐述核心问题与关键举措;撰写文件时,剔除冗余内容,将篇幅压缩至“刚刚好”,让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以短文章发挥大作用,实现从“长篇大论”到“短小精悍”的蜕变,让文字如灵动的蝶,轻盈传递有效信息。
除“纸上谈兵”之虚,扬“脚踏实地”之实。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是文风不正的另一顽疾。一些青年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构思蓝图”,笔下文字看似逻辑严密、头头是道,却与现实脱节,无法落地生根。文风之根,在于务实。青年干部要牢记“绝知此事要躬行”,主动走出“舒适圈”,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开展“沾泥土”“带露珠”的调研。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基层的痛点难点融入文稿之中,让文件带着“民生温度”、讲话透着“实干气息”。用真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取代空洞的口号与抽象的理论,将“虚浮之文”化作“务实之举”,以文风之“实”厚植为民情怀,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弃“因循守旧”之板,启“与时俱进”之新。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文风若因循守旧,便难以吸引群众目光,更无法凝聚发展合力。部分青年干部写文章、做宣传,语言生硬、形式刻板,习惯套用老模板、老套路,与群众的话语体系“格格不入”。文风之魂,贵在创新。青年干部思维活跃、富有朝气,应紧跟时代步伐,勇于“领异标新二月花”。巧用网络热词、生动案例,让严肃的政策解读变得妙趣横生;创新宣传形式,借助短视频、漫画等新媒体载体,让党的声音以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创新之笔,为文风注入新活力,激荡起干事创业的澎湃浪潮。(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 :杨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