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已经发布,方向更明、标准更清。《条例》强调,以身作则是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在平常、融入日常。标准已定,关键在做。思政工作要真正“入脑”“入心”,就要先把单纯“你讲我听”的旧戏台拆掉,把舞台交给行动和榜样,以行动立信于民。
群众关心的,不是讲了多少大道理,而是看做得实不实、行得正不正。为什么有时听得多却不信?因为言行不一最伤信。嘴上说顾全大局,落到事上却只算小账;动员大家吃苦,自己却想着清闲;谈奉献声音高,涉及个人利益就后退。群众看得清,也记得牢。怎么办?把道理落在行动上,把承诺写进清单里,用一件件看得见的实事赢得信任。信任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只要做得真、走得稳,群众的心就会跟上来。
这些问题的根子,不在不想干,而在理解不深、方法不活、考核不实。为什么会“说在会上、停在纸上”?因为还在用老办法,对群众的新期盼把握不准;有的重形式轻实效,场面热闹,落地无声。怎么办?换思路,改办法,把“留痕”变成“留效”,该管的管到位,该落的落到底。可以先从小处改起。比如,有的镇把联系点从“月到一次”改成“问题不过夜”,把台账从“记录”改成“闭环”,两个月里办结更快、回访更实,群众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让变化看得见,让温度摸得着,思政工作才更有生命力。
要见真章,关键在做。为什么带头最有力量?因为行动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怎么办?多下基层,多到一线,在矛盾多的地方挑担子、扛责任;为群众该争的利益就去争,为集体该让的一步就去让;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站得住。少说几句不要紧,只要真做、肯做、做成,大家就愿意信、愿意跟、愿意一起干。
方式也要跟着变。大道理要讲清,还要讲进心里;小故事要讲透,也要贴着实际。为什么有时讲得好却听不进?因为和日常生活还隔着一层。怎么办?脚步往前走,多听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把联系点制度用实,不是挂名,而是带着责任去解题;把新媒体用好,把话说在点上、说到心坎里。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办法就会在实践中生根。
归根到底,还得靠制度托底。为什么要把考核做实?因为考什么、怎么考,就引导劲头往哪使。怎么办?把“怎么做、做得怎样”摆到台面上来比,该肯定的亮出来,该纠偏的点到位。同时把专业化建设抓起来,既懂理论、又接地气,培养一支能说会做、下得去基层、上得了讲台的队伍。为落地见效,再把“干部一线日常量表”和“群众回访三问”常态化,用驻点天数、走访户数、问题闭环率和“问题是否解决、是否按时、是否愿意推荐”这些可核验的尺子,说清成效、量出真功。让“言传”更有深度,让“身教”更有力量,拆旧戏台,搭新舞台,把实干的劲头立起来、硬起来。(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