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更有为,关键是把人、组织、服务接上电。
连云港用“山海红韵”带动,拿出“三联三学三服务”的做法,实在、见效。近40名流动党员回乡祭先烈、看球、叙乡情。大家很激动,也很暖心。这些事,把感情拢起来,把身份记起来。
“有家”,把组织网织密。先摸清底数。推进“三找”: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用微信找,到村社查,打电话问。把去向、工作、电话、过组织生活四件事记清。连云港及时调整驻外党组织17个,把217名流动党员纳入管理,和杭州、苏州、无锡等地签订共管协议,信息能互通,接转更顺畅,党员走到哪,组织就跟到哪。返乡时,多办活动,开座谈,请大家提建议、想点子、出办法。
“有学”,把学习送到手边。分散不怕,手机就能学。支部带着学,线上随时学,结对互相帮着学。定期推送学习包,落实“三会一课”,设固定学习日。连云港市县一起办培训11期。培训860人次,做到隔山不隔音,务工不误学。学得懂、学得快、用得上。
“有为”,把作用用在一线。推进“先锋先行,总有党员在身边”,设“先锋岗”,建“服务区”。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亮成绩。在岗位上尽责,在发展上争先。组建“红韵小哥”等志愿队200多支,进社区,做服务。参与巡防和治理,累计5000多次,让党徽在窗口、工地、街巷都能看见。
下一步怎么干?一是建好跨区域对接平台,把信息“最后一公里”打通;二是做细服务清单,把就业指导、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常设起来、做起来;三是完善奖励办法,把在重点项目、紧急任务中的表现,记进成绩单;四是鼓励返乡献计。让人才、资金、项目往家乡聚。
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就是把党的组织优势变成治理本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需求导向;坚持效果导向,把温度和力度一起上。把每名党员、每个支部、每项服务都做实。这样,1.3万名流动党员就能“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在高质量发展这条赛道上,跑得更快,干得更好,拿出连云港的担当。(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