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拆墙”迎客,更需“破壁”育人
时间 :   2025-10-08 21:1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俊如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成乐高速夹江天福服务区把围墙拆了以后,不光来了更多游客,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有人来喝茶,有人来研学,大家都愿意多待一会儿。有形的墙倒了,很多人都鼓掌叫好。可是再看看其他方面,不同部门之间的隔阂、思想上的局限,这些看不见的“墙”,其实还立在那里。拆墙简单,破壁却很难。这种慢慢发生的变化,向我们组织系统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又该怎么培养,才能让他们真正跟上开放和融合的潮流?


服务区的墙是拆了,但是有些干部脑子里的墙还在。一边有人把西红柿做成品牌,帮农民把产品卖出去,做得很有生气;另一边呢,一些新服务区还是只提供开水、厕所和超市这几样老服务,没什么人愿意来。这种差距,关键还是人的问题。以前的干部,是管某段路的“路长”、管某个站的“站长”;现在的开放式服务区,却需要他们变成懂交通、懂旅游、懂营销的“区域负责人”。一位交通系统的干部说出了他的为难:“修路架桥我懂,但搞旅游策划、招商运营,我就有力气却不知道怎么用。”还有更让人为难的,当他去找文旅、农业部门商量时,对方一句“这不归你管”,好想法就只能停在那里。旧的职责分工,就像墙一样,把新的尝试都给挡住了。


为什么干部会“有力气用不出来”?根本问题出在考核方式上。以前考核主要看养路护路、收费管理这些“硬指标”;但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片地区发展,这种融合发展的成果很难衡量,需要的时间长,还有风险。所以,就出现了“洗碗效应”:洗得越多,越可能打碎碗,那还不如不洗。如果“不做事就不会出错”的想法传开了,那么“各管各的事”的老思路就还会继续。如果制度上不能发现并鼓励那些“为大家着想”的努力,那么“破壁”就只能靠个人自觉,很难真正做成。


要打破壁垒培养人,组织部门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支持改革的干部,帮助肯干事的干部。第一,考核要改进,让干部敢尝试。考核标准一定要调整,增加“交通加旅游融合”乡村振兴这些特色内容,明确提拔那些在“拆墙”实践中真正干出成绩的干部。对于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容错机制要真正能用、真正负责,不能因为一件事没做好,就完全否定一个改革者,让他们既辛苦又委屈。第二,培养要到位。不能只让干部干活,还要给他们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除了去发展好的地方实地学习,还可以安排“跨行业锻炼”,比如让交通干部去文旅部门工作一段时间,让他们在别人的岗位上学会怎么合作。同时,组织部门也可以牵头组织“交通旅游融合项目比赛”,让干部带着方案来比拼,谁赢了谁就能得到资源和支持,这样才能真正练出跨界思维和实干能力。(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