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宏大篇章,更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基层干部作为“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肩负着将政策转化为实效、将蓝图变为现实的使命。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筑梦人”,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领航者”。
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地的“关键纽带”。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领域,政策性强、覆盖面广。基层干部需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将上级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既要避免“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又要防止“等靠要”的消极心态。通过深入调研、因地制宜,让政策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真正惠及农民。
基层干部是产业振兴的“智慧引擎”。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基层干部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挖掘特色优势,既要推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又要培育新兴产业激活内生动力。无论是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乡村旅游,还是引入电商直播等新业态,都需要基层干部以创新思维打破路径依赖,用市场眼光谋划发展,让乡村经济“活起来”。
基层干部是乡村治理的“粘合剂”。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社会治理的全面提升。基层干部需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乡村和谐。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广积分制管理、开展文明实践等活动,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同时,要强化法治意识,用法治思维解决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分配等敏感问题,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根基。
基层干部是人才引育的“桥梁”。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基层干部需当好“伯乐”,既要吸引本土能人返乡创业,又要引进外部专家团队;既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又要关注青年人才成长。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基层干部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当下。面对复杂挑战,基层干部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守住底线。唯有如此,才能将乡村振兴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让广袤乡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贵州省榕江县三江水族乡人民政府:李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