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权力运行的“末梢神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当前,基层廉政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守好“思想、制度、监督”三条线,不断筑牢基层廉政“防火墙”,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一、守好“思想线”,补足廉洁自律“精神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筑牢思想防线,才能做到廉洁自律。要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开展经常性的廉政教育,通过专题讲座、警示教育片、廉政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基层干部普及党纪国法和廉政知识,让基层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要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二、守好“制度线”,扎紧权力运行“铁笼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健全基层廉政制度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要完善基层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明确基层干部的职责权限,规范权力运行流程,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基层资金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审计等制度,防止资金滥用、挪用等问题的发生。要建立健全村务、居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惠民政策落实、集体资产处置等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制度刚性运行,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三、守好“监督线”,织密廉政风险“防护网”。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让权力受到严密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落实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及时发现和纠正基层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加强群众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鼓励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要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对基层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要整合监督力量,建立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动监督机制,实现监督信息共享、监督成果互用,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层廉政建设事关重大,责任在肩。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守好“思想、制度、监督”三条线,不断加强基层廉政建设,以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为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从江县宰便镇人民政府:王丰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