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锤炼过硬作风,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青年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生力军”、基层治理的“先锋队”,作风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唯有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厚植敬畏心、进取心、为民心,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方能扛起时代重任,在基层一线书写青春答卷。
一省“心敬畏乎”,以规矩立身守作风底线。“吾日三省吾身”,首当省“心敬畏乎”。敬畏是作风建设的“第一道防线”。青年干部身处基层人情场、项目利益场,若心无敬畏,易在“小事不拘”中破戒、“小节不察”中失范。这份敬畏不是束缚手脚的“紧箍咒”,而是护航成长的“指南针”,唯有将纪律规矩深植于心,方能保持政治清醒、坚守作风底线。青年干部当以“自律”筑防线,把作风要求融入日常。要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划清“禁区”、设定“边界”。面临的关键工作中,坚持程序规范、全程留痕,主动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要以“自省”明方向,常态化检视作风偏差:调研是否“走马观花”,接待群众是否“事难办”,处理问题是否公平公正,通过持续自我净化,筑牢“不想歪、不能错、不敢乱”的思想根基。
二省“进取足乎”,以实干立身强作风筋骨。“吾日三省吾身”,次当省“进取足乎”。青年的特质是朝气,青年干部的优势是冲劲,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正是干事创业的进取心。若耽于“躺平”懈怠、困于“眼高手低”浮躁,便会让作风建设流于形式。作风从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啃硬骨头炼就的韧劲、接烫手山芋磨出的本领,唯有以“日省进取”的自觉实干笃行,才能让作风“硬起来”。青年干部当以“敢接硬活”破“畏难之风”。“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基层一线的乡村振兴、信访化解等“硬任务”,正是锤炼作风的“磨刀石”。要主动跳出“舒适区”,摒弃“多做多错”的消极心态,在直面问题中褪去“书生气”、炼出“铁肩膀”。更要以“精益求精”破“漂浮之风”,推行“工作台账闭环管理”,对民生项目、惠民政策等重点工作全流程跟踪,定期公示进展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摒弃“重痕迹轻实效”的形式主义,让“干得实”成为鲜明标识。
三省“民心近乎”,以公仆立身暖作风底色。“吾日三省吾身”,终当省“民心近乎”。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民,检验标准是“与群众的距离有多近”。青年干部多从校园、机关走出,若不常省“民心向背”,易滋生“机关思维”,陷入“办公室想方案”的误区。为民心是作风建设的“根脉”,唯有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才能让作风沾着烟火气。青年干部当以“一线走访”破“官僚之气”。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坐到群众“炕头”,带着问题调研、怀着诚意交流,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摸清群众所思所盼。更要以“钉钉子精神”解“民生之困”,对就业、教育等“急难愁盼”问题,建立诉求跟踪督办反馈机制,一锤接着一锤敲。把群众事当自己事,用实效回应期待,让作风建设的温度传递到群众心中。(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办事处:于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