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党员的先锋引领,农村党员应争当模范标杆,在各个方面发挥先锋作用,为基层党组织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让党员在服务中“闪光”。党员是社区治理的“红色细胞”,其作用发挥直接影响治理成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亮身份、作承诺”活动,引导党员在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助老扶困等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当党员真正“沉下去”、服务“实起来”,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形成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二是让共建共享“活起来”。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基层党组织通过搭建协商平台、整合资源力量,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通过智慧化手段的应用为治理赋能——通过小微权力,慧智大观等APP,居民可在线反映问题、参与投票,党组织实时调度 解决,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种“党建+科技+服务”的模式,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三是让发展成果“可感知”。基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生活更美好。基层党组织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解决“急难愁盼”入手,推动群众生活环境、服务、文化全面提升,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建引领带来的实惠。在具体实践中,着力健全“村级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组织链条,确保党的触角延伸至每一户农家院落。同时,将村“两委”班子锻造视为重中之重,选拔出既对党忠诚又深受群众信赖的“领头雁”,并持续强化其治理能力与为民服务情怀,使其真正成为带领乡亲们谋发展、解难题的坚实依靠。正是这种“神经末梢”的强健有力,方使党的温暖关怀与政策春风能够精准滴灌到每家每户的心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基层党建则是这块基石的“黏合剂”。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管理型”到“服务型”,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引擎”作用,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体意识”,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力量向一线汇聚。(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镇人民政府:杨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