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以“三戒三为”淬炼青春本色
时间 :   2025-11-26 17: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菲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站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既拥有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与蜕变的阵痛。值得警惕的是,当前部分年轻干部身上滋生的“骄娇”二气,已然成为阻碍成长进步的“绊脚石”。唯有以“三戒三为”的自我革命精神破除思想桎梏,在基层熔炉中淬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钢筋铁骨,方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合格答卷,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戒“贪图享乐”之怠,为“艰苦奋斗”之志,以实干担当锤炼攻坚本领。温室之花难经风雨;厩中之马怯于疆场。当前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年轻干部的学习历程、事业发展道路普遍较为平坦顺利,缺乏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练,也鲜少经历复杂斗争的磨砺考验,更需要警惕畏难而折、耽于享乐的危险倾向。回溯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他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双手磨出血泡仍坚持劳作,嚼着野菜团子仍心系民生,带领群众建沼气、修淤坝、创铁业社,用一件件惠民实事赢得了乡亲们“好后生”的由衷赞誉。年轻干部的成长从无捷径可走,风雨才是最好的“营养剂”,磨砺是最强的“试金石”。要主动摒弃“佛系”“躺平”心态,以“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矛盾纠纷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敢于啃下发展中的“硬骨头”,勇于接住群众反映的“烫手山芋”,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攻坚克难的动力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戒“骄傲自满”之矜,为“谦虚谨慎”之德,以空杯心态砥砺成长初心。“满招损,谦受益”,这一古训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如今,年轻干部普遍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多数人走上岗位后能快速转变角色、适应环境,以谦逊的态度不断成长。然而,也有个别年轻干部潜意识中滋生优越感,不愿从事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对专业性强的内容也缺乏静心钻研的耐心,甚至在熟悉了工作流程、掌握了一定经验后,便滋生“想当然”的浮躁心态,难以沉下心来积累和沉淀,最终错失了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宝贵时机。君子泰而不骄。年轻干部当常怀谦逊谨慎之心、常存本领恐慌之感,以“空杯心态”主动清空过往的光环,以“小学生”姿态甘拜群众为师,在基层实践中汲取经验智慧。要秉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态度,把田间地头当作“练兵场”,把群众诉求当作“活教材”,在解决复杂问题中淬炼政治能力、改革攻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真正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戒“水土不服”之困,为“落地生根”之行,以扎根精神书写青春答卷。从“象牙塔”到“黄土地”,从“机关门”到“百姓家”,部分年轻干部虽怀抱干事创业的热情,却在基层实践中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或因生活环境、工作方式、人际交往的巨大差异而感到无所适从,或因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矛盾纠纷而感到力不从心。其根源在于缺乏扎下根、沉下心的定力。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干部成长的最佳课堂,年轻干部唯有破除畏难情绪,方能在基层沃土中扎下深根。要秉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将不适应转化为新机遇,主动走出办公室,用沾泥土的脚步丈量民情,以带露珠的语言拉近距离,在久久为功中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涵养“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情怀,把基层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在广袤的基层天地间,将青春的汗水浇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从“外来客”到“自家人”、从“嫩肩膀”到“铁脊梁”的华丽蜕变。(滨州市滨城区委组织部:常珊珊、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