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却把心思用在“造盆景”“堆材料”“刷数据”上,工作留“迹”不留“心”,做事重“痕”不重“效”,把“做了”当“做成了”,把“留痕”当“落实了”,陷入“痕迹主义”的泥沼。这样的干部,看似忙忙碌碌、履历光鲜,实则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经不起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干部干事创业,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莫重“迹”轻“绩”,要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口碑。
向下扎根,察实情、听真音,让“绩”有温度。有的干部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座谈“念稿子、拍片子”,汇报“报喜不报忧”,把调研搞成了“调演”。究其根源,是身子沉不下去、心思浮在面上。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要摘掉“滤镜”、卸下“妆容”,多钻“矛盾窝”、常坐“矮板凳”,用脚板丈量民情,用耳朵倾听民声。要像“老中医”那样“望闻问切”,望百姓气色,闻基层声音,问群众疾苦,切发展脉搏,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只有把根扎进泥土,才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只有把心贴近群众,才能听懂群众的期盼。
向前迈步,出实招、求实效,让“绩”有厚度。干事创业最怕“雷声大雨点小”,最忌“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有的干部热衷于“造势”,却疏于“做事”;擅长“开头彩”,却无力“收好官”,导致一些工作“虎头蛇尾”,成了“半拉子工程”。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成在实效。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甘做“栽树人”,不做“乘凉客”;要善打“持久战”,不搞“运动式”。对认定的事,要一抓到底,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对利民的策,要久久为功,像燕子垒窝一样,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向内求索,务实功、祛虚火,让“绩”有纯度。考核评价是指挥棒、风向标。如果考核只看材料厚不厚、展板靓不靓、口号响不响,就会助长“材料出政绩”“会场当战场”的歪风。必须坚决破除“唯痕迹论英雄”的倾向,把评价权更多地交给群众、交给实践。干部自身也要常怀“淡泊心”,常修“务实功”,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要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自信,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功夫下在推动长远发展上。要敢于“揭短亮丑”,主动查找工作短板,勇于直面遗留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以“过筛子”标准检验成效,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重“迹”只是表象,重“绩”方显担当。干部当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追求“千秋胜负在于理”的实绩,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内心的过硬业绩。(山东省龙口市委组织部:李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