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基层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毛细血管”,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追光”是基层青年干部的姿态,更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仰。基层青年干部要以“追光者”的姿态,在为民服务中追寻理想信念之光、淬炼担当作为之光、争做群众眼中之光,以实干诠释忠诚,以奋斗书写青春。
追寻理想信念之光,筑牢“初心如磐”的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是基层青年干部的精神“灯塔”,照亮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无名路”。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那基层青年干部就是这“最后一公里”的“邮差”,是让政策与群众实现“零距离”的保障。青年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存在眼界高、心气旺、经验少的“常见症”,在理论学习中存在不深入、不专注、不务实的“软骨病”,但当面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困境时,会出现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基层条件的艰苦、工作成果的滞后性等情况,当“5+2”“白加黑”“无成就”成为常态,心中信念的“灯塔”因“事务性忙碌”而黯淡。基层青年干部要战胜迷茫、守牢初心,时刻追寻理想信念之光,将“人民”二字刻进心坎,让心中“灯塔”耀眼常亮。“追光青年”唯有在理论的深入学习中、在实践的反复锤炼里,将理想信念内化为坚不可摧的政治灵魂,才能在任何风浪面前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让青春的航船始终沿着“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破浪前行。
淬炼担当作为之光,深耕“奋发图强”的基层沃土。基层是青年干部蹲苗育才的“大熔炉”,是实现基层抱负的“大舞台”。基层青年干部思维活、创新强、行动快,不因“多干多错”的杂音而退缩,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新方法、新思路提升服务效能,在攻坚克难中展现青年的锐气与担当。但在基层担当作为的前沿常伴荆棘危险,面对“小马拉大车”的重担、“文山会海”的焦虑、“迎检汇报”的繁琐,消耗着干事创业的精力与热情。基层青年干部要做应对急难险重、信访矛盾、抗险救灾等情况的“逆行者”,要敢于在攻坚一线“淬火”,主动到乡村振兴的前沿、矛盾调处的现场、改革创新的险滩中磨炼“发光”,把“烫手山芋”当作成长阶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练就“宽肩膀”“真本领”。要善于在求真务实中“成色”,坚决摒弃“镀金”心态和“过关”思想,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形成“1+1>2”的合力,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在基层沃土上写下“奋发图强”的青春注脚。
争做群众眼中的光,践行“枝叶关情”的实干之举。“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光的价值在于持久照亮,而追光代表着基层青年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姿态。走近群众、走进民心并非易事,在基层矛盾中会遇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软钉子”,会经历“不配合、无规矩、爱动手”的“粗口芬芳”。面对群众的不理解要深挖矛盾“根系”,理清问题“脉络”,找到解决“路径”。基层青年干部要“追光”而行,让心追寻的光在基层实践中闪耀,始终牢记“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沉下身子、放下架子,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竭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用心用力用情地将“为人民服务”写进群众的笑脸里,当基层的“应急灯”和“长明灯”,成为群众眼中那个可信、可爱、可靠的“追光青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为人民服务”是永恒的赶考之路,基层是青年干部的“考场”。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当以“追光”之志指引方向,以“成光”之笔书写担当,以“发光”之热温暖一方,努力在服务人民的最前沿绽放最绚丽的青春光华,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基层“追光青年”。(中共潍坊市潍城区委组织部: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