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如何挖掘“退二线”干部这座“富矿”?“传帮带”是关键
时间 :   2025-10-13 17:3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燕浩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干部管理实践中,“退二线”是一个特定阶段,标志着领导干部从主要领导岗位转向相对辅助性的角色。然而,岗位的调整绝不意味着作用与价值的终结。恰恰相反,这些干部历经数十年工作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业务技能、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对单位发展脉络的准确把握,是一座亟待深入挖掘的“富矿”。如何避免“退二线”变成“半退休”,有效激发并利用好这座“富矿”的“传帮带”潜能,使其继续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是当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正视独特优势,深刻认识“传帮带”的宝贵价值。“退二线”干部的优势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一是经验优势。他们长期工作在改革发展一线,处理过大量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对政策演变、行业规律、地方实情有着深刻的理解。这种在实践中形成的“默会知识”和“直觉判断”,是年轻干部在书本和课堂上难以获得的宝贵财富。二是能力优势。多年的领导岗位锻炼,使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判断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保障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应对风险挑战至关重要。三是威望优势。他们在长期工作中建立的良好口碑、人格魅力和群众信任,是一种无形的领导力,能够在凝聚人心、化解分歧、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四是时空优势。卸任主要领导职务后,他们事务性工作压力减轻,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总结和指导年轻干部。因此,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不仅是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事业薪火相传、有序衔接的必然要求。


精准搭建平台,着力畅通“传帮带”的实现路径。要让“传帮带”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必须摒弃“一刀切”的粗放模式,根据“退二线”干部的个人特长、身体状况、意愿诉求以及单位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和科学设岗。一是担任顾问指导,建言献策。可聘请他们担任单位或特定项目的顾问、特约研究员等,参与重大决策的前期调研、论证和咨询,为领导班子提供“外脑”支持,利用其宏观视野和经验优势,帮助规避风险、优化方案。二是参与专项工作,攻坚克难。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重大项目建设、复杂矛盾调解等难点任务,可组建由“退二线”干部牵头或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利用其威望和经验进行攻坚,发挥“定盘星”和“稳定器”的作用。三是结对培养青年,授业解惑。建立常态化的“导师制”,鼓励“退二线”干部与年轻干部结成对子,通过“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形式,进行思想引导、业务传授、作风熏陶。可通过共同承担课题、一起调研、定期谈心等方式,将好思路、好方法、好作风手把手地传给年轻干部。四是督导检查落实,保驾护航。可安排他们参与重要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查、巡视巡察整改的“回头看”、作风建设明察暗访等工作,利用其相对超脱的地位和丰富的经验,客观公正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五是传承单位文化,凝聚人心。鼓励他们参与单位史志编纂、文化讲堂、优良传统教育等活动,讲述单位发展历程中的奋斗故事,弘扬优良作风,帮助年轻干部增强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


健全保障机制,有效激发“传帮带”的内生动力。激发“退二线”干部参与“传帮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尊重、关爱、支持的良好氛围。一要政治上尊重,保障话语权。单位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应视情邀请他们参加,重大决策前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和信任,避免产生“人走茶凉”的失落感。二要工作上支持,创造良好条件。根据所安排的职责,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经费保障和信息支持,确保他们有事可干、有条件干事。对其提出的合理建议要认真研究采纳,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三要生活上关心,体现组织温暖。继续落实好各项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经常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予以帮助,使其无后顾之忧。四要精神上激励,强化价值认同。对在“传帮带”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退二线”干部,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通过内部宣传、经验交流等方式,肯定他们的贡献,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建立健全符合“传帮带”工作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其贡献作为评价其阶段工作的重要依据。五要管理上规范,做到张弛有度。既要鼓励奉献,也要尊重个人意愿,不搞强制命令。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加强管理,明确职责边界和要求,防止出现“挂名不管事”或干预正常工作秩序的现象。(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燕浩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