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根本任务。时代在发展,任务在更新,在新发展格局下,部分干部出现“本领恐慌”“路径依赖”,导致在复杂形势面前难以快速作出科学决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干部必须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才能在变局中把握主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实现认知升级,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深洞察应对风险挑战,在难题前勇毅破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思维动能。
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破除思想藩篱。认知,是观察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它决定我们如何看待问题、分析矛盾、作出决策。所谓认知升级,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思维模式、观念体系的革新与跃迁。它要求我们跳出局部看全局,穿透表象看本质,把握规律看趋势。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高质量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对干部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惯性中,满足于“显示屏坏了就换屏”的技术修补,就难以应对系统性、结构性、深层次矛盾。
现实中,有的干部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工作只重眼前不顾长远;有的陷入经验主义泥潭,把过去有效的做法当成万能钥匙;有的面对复杂利益格局,习惯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缺乏统筹兼顾的智慧。这些问题的背后,是认知框架的固化,是思维“操作系统”版本过低。不升级“底层逻辑”,再先进的“应用软件”也难以运行。必须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打破思维定势,主动进行认知升级,使我们的思想观念、能力素养与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相适应。
推动认知升级,必须打破“信息即认知”的误区。今天我们不缺数据、不缺资讯,缺的是对信息的整合力、判断力和转化力。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是知识焦虑,浅层化思考滋生的是认知错觉。真正的认知提升,是在海量信息中提炼规律,在复杂关系中把握本质。当前改革发展步入深水区,许多问题往往呈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性。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把零散的“点”连成有机的“网”,把静态的“图”变为动态的“局”。比如,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只看GDP增速,还要统筹安全与效率、增长与环保、公平与活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不能只靠技术赋能,更要打通体制机制的“梗阻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技术性修补,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维度,将局部问题置于全局中考量、当前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通过认知升级实现“升维思考”。
认知升级最终要落脚于实践检验。认知的价值不在“知”本身,而在“行”之中。再先进的理念,不落地就是空谈;再深刻的洞察,不转化就是摆设。必须坚持知行合一,把新认知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具体路径、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实现从知识积累到智慧生成的跃迁。要在改革一线锤炼思维,在攻坚任务中提升能力,通过“干中学、战中悟”实现能力跃迁。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听真话、察实情,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在反复试错中优化认知,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良性循环。面对“垃圾围城”“邻避效应”等治理顽疾,尤需以认知突破带动方法创新,用实实在在的解题成效回应群众期待。(中共泗水县委组织部:吕延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