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以钉钉子精神锻造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论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
时间 :   2025-09-01 17:4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刘轩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新时代十年作风建设伟大成就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战略谋划。从贵州云贵高原的考察调研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制度建构,从吴忠市查处的464件违纪案件到天津市民园街区的“绣花功夫”整改,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正以常态化长效化之势,淬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钢铁脊梁。


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徙木立信”到“化风成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犹如一记“徙木立信”的重锤,砸碎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数据显示,2025年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同比下降27.3%,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4.6%。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吴忠市人民医院原院长罗向红违规收受礼品、利通区副区长邵天平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案例警示我们,“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回潮。


山西朔州1.2万名党员干部走进党风廉政教育展厅,在“镜鉴知行止”板块前驻足沉思;广东广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课程搬进2.7万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委书记邓小玉在课后坦言:“力戒形式主义,基层干部才能轻装上阵。”这些生动实践印证了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的辩证法,既要有“钉钉子”的韧劲,更需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闭环机制。


二、制度创新: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在制度创新。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明确提出“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这为制度建设指明方向。在科技部,针对科研管理领域“四风”顽疾,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在农业农村部,通过“凭战功用干部”知事识人机制,将作风表现与干部选拔直接挂钩。这些创新实践,让制度从“纸上”落到“地上”,让铁规矩真正长出“铁牙齿”。


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层探索。天津和平区住建委主任张华刚带领团队,将百年民园街区的电箱、消火栓统一迁移至“设施带”,新增庭院灯、长椅等便民设施,这一“绣花功夫”式的整改,正是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民生温度的生动写照。正如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干部于小平所言:“学习教育不是‘紧箍咒’,而是激励担当作为的‘发令枪’。”


三、以优良作风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作风建设最终要落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上。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2025年上半年行业利润率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在兰州大学,人工智能升级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一句话描述、一键办理”,科研人员项目申报时间缩短60%。这些数据背后,是作风建设激发的干事创业动能。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年轻干部这个“关键群体”。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要求“增强作风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突出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引导”。福建省宁德市组织年轻干部循迹溯源,在“四下基层”发源地福安下岐村重温入党誓词;山西省朔州市将警示教育课堂搬进监狱,让年轻干部直观感受“一念之差,终身之悔”。这些举措,正是为年轻干部系好“第一粒扣子”的务实之策。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历史节点,作风建设已从“破题”进入“深耕”阶段。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三严三实”,从“两学一做”到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党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将作风建设作为推进自我革命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当14亿多中国人民在优良作风的引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必将加速铺展。这,正是新时代作风建设最动人的时代答卷。(莱州市委组织部: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