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常怀“实”字心 绘就新征程惠民图景
时间 :   2025-09-01 17:1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再次彰显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员干部需以“实”为笔,以“干”为墨,在“听实话、出实招、求实效”中砥砺初心,方能绘就群众满意的幸福画卷。


‌多察实情,筑牢“万家忧乐在心头”的宗旨意识‌。民情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实情是科学决策的坐标系。察实情不是“走马观花”的调研,也不是“数据注水”的报表,而是带着问题意识、带着求解心态的深度浸润。党员干部要撕掉“滤镜”看真相,既用“显微镜”捕捉角落里的叹息,也用“望远镜”眺望发展中的隐忧,让政策制定既有泥土气息,又有时代温度。要创新“民情直通车”机制,通过“蹲点日记”“民生暗访”捕捉原生态诉求,运用AI舆情分析技术解码“沉默的大多数”,对群众反映的“高频词”建立“需求图谱”。更需警惕“盆景式调研”,杜绝“经典路线”表演,坚持“四不两直”工作法,让板凳上的家常话、车间里的吐槽声、键盘上的留言条,都成为校准施政方向的信号灯。


‌多谋实策,锻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能力‌。惠民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实策的含金量体现在落地。谋实策不是“闭门造车”的方案,也不是“复制粘贴”的套路,而是针对痛点堵点的精准拆弹。要推行“问题树”工作法,把群众关心的“学位、床位、车位”等关键小事,分解为可量化、可考核的“施工图”,建立“承诺—践诺—评诺”责任链条。善用“智慧治理”手段,开发“民生需求感应器”,通过“热力图”定位服务盲区,实施“民生微实事”速办机制,用“小程序”解决“大民生”。党员干部尤须发扬“工匠精神”,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精细算好“民心账”,在乡村振兴中创新探索“共富链”,把政策语言转化为方言土语,让项目图纸变成百姓笑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民生“问题清单”变为“幸福清单”。


‌多修实德,淬炼“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政治品格‌。清廉是党员干部最硬的底牌,实德是群众心中最美的口碑。修实德不是“文件学习”的打卡,也不是“口号宣誓”的作秀,而是融入血脉的价值追求。要构建“立体监督”体系,完善“廉政健康码”动态评价机制,对惠民资金使用实行“全链条追溯”,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经常开展“政治体检”,对照党章党规“照镜子”,依托“群众评议会”正衣冠,重点整治“躺平式”“表演式”落实问题。更须培育“慎初慎微”的定力,谨防“小意思”酿成“大问题”,管好“八小时外”生活圈,以“青松挺且直”的品格、“荷花出淤泥”的操守,守护好“共产党员”这个最珍贵的身份标识。(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