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这一要求深刻指出,对党员干部的监管不能仅停留在“八小时内”,还必须有效延伸至“八小时外”。这既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党员干部改善作风,防范由风及腐的现实需要。实现“八小时外”有效监督,重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约束内心、规范言行、净化“圈子”,真正将好作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使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在线”状态。
管住“心”,以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防线,让党性修养不因“八小时外”而松懈。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党员干部能否守住“八小时外”,关键在于能否从思想上拧紧“总开关”。从近年查处的“八小时外”违纪违法案件来看,部分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往往都始于思想上的失守,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慢慢打开腐败缺口,最终导致行为失范、作风溃塌。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中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在学思结合、致知力行中筑牢思想堤坝。要以党规党纪为准绳,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进行再学习、再理解、再领悟,不断强化纪法意识。要经常性叩问入党初心,反省自己是否真正达到了共产党员的标准,在一次次“灵魂拷问”中认清自我,在查缺补漏中不断增强党性自觉,真正从思想认识上将“八小时外”重视起来。
管住“行”,以严守纪律规矩划清行为底线,让慎独慎微不因“八小时外”而缺位。党员干部的身份与责任,从不因“八小时”的界限而中断;规矩与纪律的要求,也始终延伸至工作之外。在私底下、无人时的一言一行,更能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道德境界。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下班后便将规矩纪律、组织提醒等抛诸脑后,认为业余时间属于个人自由,可以“放飞自我”,甚至在一些所谓“小事”“私事”上失守底线,最终由小错酿成大祸,等到后悔已为时晚矣。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公仆身份,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将纪律和规矩牢记于心,坚决不做“两面人”。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按规定向组织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和“八小时外”的重要情况,做到不隐瞒、不遗漏。要自觉接受监督,对自身“八小时外”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闻过则改,及时纠正行为偏差。
管住“圈”,以净化社交环境构建廉洁屏障,让清风正气不因“八小时外”而淡化。党员干部手握公权,往往容易成为“围猎”对象,特别是一些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更为复杂严峻。若不能严格约束自我,就容易在人情往来、觥筹交错中模糊了界限、放松了警惕,甚至被别有用心者裹挟利用,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将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作为日常必修课,自觉远离“小圈子”、警惕“小意思”、管住“小爱好”,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拒绝任何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馈赠或宴请,以健康简朴的生活作风涵养清风正气。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带头做好表率,引导家属子女树立正确观念,共同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让“八小时外”的生活充满健康情趣、向上能量,以纯净的社交环境滋养清廉本色。(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委组织部:闫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