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艰苦抗战,数千万同胞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换得今日华夏山河无恙、繁荣昌盛。当销烟散去、炮声渐远,那一封封泛黄的抗战家书穿越时空,以“字字泣血、句句刻骨”的铿锵彰显着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着赤诚的家国情怀。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烽火家书为镜,在斑驳墨痕中解锁“大”与“小”的密码。
从一道绝笔中聆听舍“小爱”而就“大义”的无悔誓言。“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受尽酷刑的赵一曼,用被敌人折磨得几乎难以握笔的手,对远方的儿子写下肝肠寸断的诀别,言辞间既有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愧疚与挂念,更有一名革命者以国家兴亡、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赵一曼烈士虽未尽到教育儿子的责任,却将舐犊之爱化作报国之行,用以身许国的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扎入血脉代代相传。身处和平年代,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赵一曼烈士“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大勇大义,不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要“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要知行合一、以行践知,在困难、挑战、诱惑面前“风雨不动安如山”,以坚定的信念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
从一纸辞书中感悟撇“小家”而为“大家”的家国担当。“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原是教书先生的胡孟晋,面对侵华日军的大举进犯,毅然弃笔从戎,辞别老母、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加入新四军投身抗日救国大业。正如辞书中所言,“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生逢盛世,党员干部要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奋进力量,涵养“饮水思源、缘木思本”的家国情怀,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矛盾问题第一线解难题、破困局、促发展。要多一些“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少一些“与我无关”的敷衍塞责,把家国情怀作为安身立业之基、担当尽责之本、实干笃行之要,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磅礴动能。
从一段叮咛中坚定融“小我”而成“大我”的必胜信念。“女儿为了穷人解放,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投身于革命队伍……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深入敌区开展革命工作林心平,在山河破碎、百姓罹难之际得知父亲病危,心中万分担心,只能将百转柔肠绞作纸笺上的墨痕,遥寄对父亲的担忧以及革命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敌人让她写“悔过书”的纸上写下“笑汝辈黔驴技穷,甘洒热血化彩虹”,用生命诠释了打不垮、压不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回答了“小我”与“大我”的时代命题。“人间正道,众行致远”,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以涓滴“小我”之力量成就澎湃“大我”之辉煌,书写不负党和人民、不负时代的“高分答卷”。(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夏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