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人才引擎激发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
时间 :   2025-08-22 17:1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党的二十大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把握人才这一核心要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凝聚合力,构建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的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以人才优势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精准引才“活水源”,构建产才融合新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需求导向,建立精准化、动态化的人才供给机制。要绘制“产业人才图谱”,建立重点产业链人才数据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紧缺人才目录,实施“靶向引才”,推动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创新“双招双引”机制,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通过“人才+项目”“人才+资本”等模式,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兴起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构建“政策扶持+平台支撑+服务保障”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在科研自主权、成果转化、生活保障等方面强化制度供给,让人才创新有舞台、创业有保障、创造有回报。


系统育才“强根基” ,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人才队伍,需构建教育、科技、产业协同的新型培养体系。推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建立与未来产业匹配的学科体系,在量子信息、生命科学、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布局交叉学科,促进“学科链”与“产业链”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推广“企业导师制”“项目制教学”,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创新中心,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产业链上学习、在创新链上成长”。实施人才梯队培养工程,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战略科学家”梯次培养体系,通过“赛马制”“军令状”等机制,让优秀人才在突破“卡脖子”技术中锻炼成长。


科学用才“释动能”,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激活人才创新活力,需建立以信任为基础、以贡献为导向的使用机制。实施“揭榜挂帅”,聚焦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建立“企业出题、人才解题、市场阅卷”的攻关模式,赋予领军人才技术路线决策权、团队组建自主权和经费支配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四唯”倾向,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推行“里程碑式”考核和分红机制,充分认可人才价值。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建立科研容错免责清单,完善“尽职合规免责”机制,为人才松绑减负,让创新者心无旁骛攻难关、轻装上阵攀高峰。(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委组织部:陈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