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破解“鞭打快牛”僵局
时间 :   2025-09-29 18:1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董玫珊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机关工作中“鞭打快牛”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能者多劳”本是职场佳话,却不乏被异化为“能者过劳”现象。能力突出、自驱勤奋的“快牛”被层层加码,陷入“连轴转”的困境;而效率低下的“慢牛”却安享清闲,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舒适区里消磨斗志。这种“鞭打快牛”的僵局,不仅透支着实干者的心力,更容易滋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风气,若不及时破解,终将削弱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快牛多干活,慢牛享清闲”,“鞭打快牛”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管理中的“求稳避错”心态。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优先启用“靠谱”的快牛,既能快速出成果、降低“任务翻车”的风险,也省去了指导“慢牛”、为“慢牛”低效工作兜底的时间精力成本。然而,抓住“快牛”看似是抓住了效率,实则是对干部梯队潜能的慢性消耗,当大多数重担压在少数高效能干部身上时,便容易引发“逆向淘汰”,“快牛”透支心力、“慢牛”能力萎缩,组织效能最终只会不升反降。


给“快牛”松绑赋能,让实干者吃香。破解“鞭打快牛”僵局,不是让“快牛”变慢,而是让“快牛”跑得更稳、更远,同时带动“慢牛”迎头赶上。一方面,要优化任务分配机制。细化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边界,动态评估干部工作饱和程度,探索推行重点任务轮岗与协作制度,推动“快牛”从“业务尖兵”向“团队推动者”转型,把精力真正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快牛”愿不愿跑,关键在于努力有没有被看见、付出有没有回报。要在年度考核、评先树优、晋升使用等工作中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将重点任务贡献度、创新成果转化率、团队带动能力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破除“隐形台阶”,让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在荣誉、待遇和发展上真正“快人一步”。同时,更要为“快牛”筑牢“安全栏”。细化“三个区分开来”实施细则,打消干部“挑的水多打的罐子就多”顾虑,为担当者担当,不让实干者寒心。


给“慢牛”搭台加压,促后进者奋蹄。“慢牛”之所以“慢”,或因能力不足“不敢动”,或因心态消极“不愿动”,需对症下药,既要“搭梯子”“压担子”,也要划定行动底线。一方面,补齐“慢牛”能力短板。探索建立梯队帮带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干部指导,从业务流程、工作方法到沟通协调,全方位助力提升。同时,按照“辅助参与—部分承担—独立主导”路径,循序渐进将“慢牛”推向实践一线,通过“小步快跑”式历练,帮助他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提振信心,逐步从“跟跑者”成长为“骨干力量”,推动干部队伍形成“老带新、强带弱、优带劣”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以约束机制破解惰性。对长期工作效率低下、态度消极、能力不足且不愿改进者,适时采取谈心谈话、跟踪督促、批评教育乃至岗位调整等措施,让“慢牛”感受到压力,从而主动转变工作态度。


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协同发力”。当任务分配更加精准科学,考核激励真正赋能增效,容错机制切实发挥为干部兜底作用,“快牛”便不必在透支中踟蹰,“慢牛”也会在正向引导中奋进。唯有看见“快牛”的默默坚守、理解“慢牛”的成长困境,以耐心与信任点燃每一名干部的干事热情,方能打破干部队伍失衡桎梏,营造出“千帆竞发、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中共兰陵县委组织部:董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