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成长无捷径可走,唯有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在担当的征程中砥砺。检验年轻干部的“试金石”,就在于一个“事”字——是否“想干事”、能否“敢干事”、可否“干成事”。
在想干事中砥砺初心、永葆满格状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力量源泉。年轻干部应当不言小、不拒小,牢牢把握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切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要于细微处掌握工作要领,在繁杂琐碎中修炼平常心态,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的效率意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将岗位职责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唯有如此,才能始终保持满格干事状态,克服“躺平”思想,避免陷入“可耻的成熟”,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和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想干事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需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在琐碎的工作中坚守初心,在时代的召唤中勇往直前
在敢干事中展现担当、锤炼铁肩膀。“敢干事”体现的是年轻干部的胆识锐气和责任担当。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一步,就是主动到吃劲岗位、重大任务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勇于在信访维稳、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基层练兵场”直面矛盾、攻坚克难,练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年轻干部最具活力与创造力,要避免墨守成规,勇于“抬头看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运用新思路研究问题、新方法解决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敢于打破路径依赖,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中锤炼能挑重担的“铁肩膀”。敢干事,最根本的是政治担当。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始终做到“党有号召、我有行动,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面对不当言论要敢于发声,面对错误行为要敢于制止,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为人生信条,切实把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转化为激浊扬清、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
在干成事中彰显作为、练就真本领。“干成事”是干事创业的最终目标,是检验年轻干部能力水平的实践标准。年轻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如饥似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把广阔实践作为检验能力的“大考场”和成长成才的“高速路”,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杜绝“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蹭饭书记”董桂林通过“蹭饭”建立信任后,切实为村民修路、帮老人买电暖气、解决农产品滞销等实际问题,巧妙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推广当地土特产,带动村集体增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的转变。他的实践表明,干成事需要新思维新方法,更需要真抓实干的作风。唯有如此,才能行稳致远,真正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宋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