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基层频繁填表报材料仍需警惕
时间 :   2025-09-28 19:0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祝新颖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依然频繁要求基层填表报材料,把本应辅助工作开展的“工具”变成“枷锁”,不仅束缚了基层手脚、降低工作效率,更影响工作风气和政治生态。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懒政”“怠政”思维。有时明明是同样的内容,有的部门却换着花样改变口径、格式,让基层反复报送。究其根本,是习惯了当“官老爷”,眼高手低沉不下去,穿透式、颗粒化分析数据的意识不强,只想现用现统,把自己当成了“二传手”。二是存在“甩锅”倾向。有的数据或材料,明明打个电话就能核实清楚,有的部门却以“提高站位”“高度重视”等为由,要求基层单位盖章、相关领导签字,层层上报,甚至动辄打上“思想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等标签,让基层疲于应付。三是作风不扎实。有的基层干部工作漂浮不务实,不注重研究业务,对负责领域的情况说不清、拿不准,向上级提供数据经常出现前后矛盾、逻辑冲突等情况,不免让人对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产生疑问,因此需要反复填报论证。四是平台利用率不高。有关部门建立了相关的平台,填表报材料本应该更简单便捷,但报送频率反而更高了。一方面,没有建立定期更新机制,平台建立了,但是数据更新不及时,要用的时候发现还是很早之前的数据,时效性不强;另一方面,统计分析等智能化、实用性功能板块不健全,导致数据孤零零的在平台上,可用率不高。


表格和材料最终是为人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不应反过来绑架人,要用最小成本达到目标。无论哪一级部门单位,都要对频繁让基层填表报材料这一现象引起足够重视和反思,找准原因,精准研究对策,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进一步将基层干部从纷繁复杂的表格材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业务、抓好落实上,为干事创业做好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是要转变观念,推动思维“沉下去”。要强化思想教育,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体系,推动干部从“官本位”到“服务本位”的转变,把穿透式、颗粒化数据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履职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树牢服务基层理念,增强责任意识,从思想深处拧紧螺丝。要建立协同化、标准化报送机制,对同类内容的口径、格式进行统一规范,避免部门随意变更、多部门重复调度,减少基层重复报送的负担。


二是要转变作风,推动能力“提上来”。要建立监督问责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边界,对于可以简单沟通就能解决的事项,严禁层层加码、增加环节,基层单位可对无正当理由要求报送的情况进行反馈,由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处理,保障基层工作的合理性。要加强业务培训,采取讲座、轮岗实训、师徒结对等方式,推动基层干部熟悉业务,掌握情况,做到对所负责领域工作“一口清”,成为行家里手。


三是要用好平台,推动赋能“聚起来”。要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明确不同类型数据更新频率,设置数据更新逾期预警,增强时效性,从数据采集、审核、上传到应用,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限,实行数据“溯源制”,一旦出现数据矛盾,倒查责任。要构建“需求导向+智能服务”的平台运营模式,拓展板块功能,提升平台智能化、便捷化水平,通过用好大数据平台,实现“一键式”导出,尽力做到“报数不报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祝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