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破解“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象
时间 :   2025-09-12 19:4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浩鹏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年来,不少地区、部门打破身份、年龄、资历限制,培养和重用年轻人才。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部门在重用年轻人才上暴露了不少问题,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象,有的年轻人才不显于内却闻名于外;有的“出口转内销”后才在自己单位显名。探究这种怪圈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会识人用人。


《孔子家语·六本》有言“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有的基层部门觉得对年轻人才很熟悉,自己单位的人几斤几两都清楚,他们的才能不过是“花拳绣腿”,不值得重视。“酒香也怕巷子深”,年轻人才如果不被发掘出来,久而久之,大家的心就会凉了,有的甚至投奔他处。


有些基层部门“不患寡而患不均”。都在同一部门里边,年轻人才冒了头、拔了尖,出了成果、取得成就,甚至得到绩效奖励、年终评优,“有资历”的老人会怎么想,同辈人会怎么想?有些人去做“会哭的孩子”,“闹情绪”“打小报告”“提意见”,某些基层部门抱着“求稳”的心态,看资历不看成绩,看苦劳不看功劳,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氛围。时间久了,年轻人才就会“躺平”“佛系”,甚至借各种名义逃避工作。


年轻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因材施教。部分基层部门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在对年轻人才进行培训时,以讲课、说教等“单向灌输”为主,缺乏相互交流、几方座谈等“多方共享”;课程内容陈旧过时、同质化严重,符合本地特色、时代特色的内容较少,大家在笔记本上记得多,往脑子里记得少,导致“学而不用、学而不行”。因此对年轻人才进行调查摸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了解他们急需什么、为什么需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让年轻人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确保培训“有用管用真用”。


“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各个地区、部门要多维度考察年轻人才,不仅要从德勤绩能廉五方面开展评价,而且利用好SWOT分析法分析其优势、劣势、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掌握年轻人才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建立良好的晋升渠道、完善服务保障政策等各项“金政”,创造更好发展环境,让广大年轻人才身在心更在,持续提升对本地区、本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威海市环翠区委老干部局:李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