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储育用”并举之道 铸民族复兴之才
时间 :   2025-09-11 20:4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国玉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育材之方,必丰其术以铸之。”自古以来,治国安邦莫不以得人为先。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是一项必须深谋远虑、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当前,我们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育人实践,以历史眼光审视成才规律,以战略思维健全培育机制,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储才之道,贵在“河海不择细流”

《荀子·劝学》有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做好干部储备工作,必须具备广纳群贤的胸襟与气度。昔有周公“一饭三吐哺”,萧何“月下追韩信”,皆体现了求贤若渴、广揽英才的远见。新时代干部人才遴选,应着力构建“三不拘”机制:打破地域行业限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破除论资排辈观念,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创新遴选方式方法,拓宽人才发现路径。要如唐太宗所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既重组织把关,也重竞争择优,通过专题调研、实绩分析、一线走访、综合研判等多种方式,注重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识别和选拔优秀人才。要严把政治首关,把是否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评判标准,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各尽其能。


二、育才之要,重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培养干部如同匠人琢玉,必须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昔孔子倡“因材施教”,今天我们更应构建系统化的“三维培育”模式:坚持“固本铸魂”,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内容,教育引导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强化“实践锻炼”,积极推行上下双向挂职、岗位交流、承担重大任务等多种方式,让干部在艰苦复杂环境和关键吃劲岗位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聚焦“专业训练”,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项需求,开展精准化的能力培训和实践赋能。要如《管子·权修》所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牢固树立长期培养观念,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培养机制,尤其要强化政治训练和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循循善诱、厚积薄发。


三、用才之妙,要在“量能授职,录德定位”

《尚书·咸有一德》云:“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用人导向直接影响政治生态和事业成败。昔汉武帝不拘一格用卫霍,唐太宗破格提拔马周,至今传为美谈。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应建立健全“三看”机制:一看政治品质,确保“德配其位”,重点考察干部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和对党忠诚度;二看履职能力,确保“才配其职”,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实效;三看匹配程度,确保“人岗相适”,充分激发干部潜能和队伍活力。要如韩非子所言“授有德则国安,授无德则国乱”,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发扬民主相统一,敢于放手使用经过重大斗争考验、实践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同时健全激励保障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勇于负责者负责,积极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生动局面。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做好年轻干部培育工作,既要传承发扬“尊贤使能、选贤任能”中华优秀传统治政智慧,更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干部成长规律和队伍建设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干部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完善选育管用有机结合的全链条机制,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如是,则贤良辈出、大业可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将实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办事处党建办:杨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