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滚滚,战机翱翔;步伐铿锵,誓言铮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再次宣示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立意高远、掷地有声、催人奋进。阅兵的盛大场面,向世界展示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奉献牺牲,源于一个个严密、高效又富有生命力的组织体系。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独特优势和重要法宝。
化“组织优势”为“制胜之宝”,阅兵阅出的是猎猎战旗中飘扬的忠诚本色。回望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为什么我们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能够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形成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恢宏态势。“团结就是力量”,这朴素而深刻的真理,在抗战烽火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党的组织体系,就是那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动员引擎。昔日的“战斗堡垒”,在新时代建设的今天,演进为领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核心”。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持续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不断提升组织体系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把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从“信仰足迹”到“铿锵步伐”,阅兵阅出的是整齐划一中彰显的组织之力。这种“整齐划一、绝不将就”的作风,源于一个个严密、高效又富有生命力的组织体系。从脱贫攻坚战场上党组织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到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冲锋在前筑起坚固防线,再到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堡垒激活发展动能,党的组织体系始终是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党员干部要从过往胜利的璀璨荣光中萃取智慧,从悠久历史的宝贵经验中汲取力量,以更严苛的标准校准行动方向,以更扎实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既要筑牢中央到地方的“中枢神经”,确保政令畅通、上下协同,也要激活基层一线的“毛细血管”,让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与社会号召力,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上,向历史和人民递交一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异时代答卷。
变“血色传承”为“为民实践”,阅兵阅出的是大国利器中凝聚的民本情怀。锻造新时代的“制胜法宝”,就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持续优化组织设置,在新兴领域建强党组织覆盖网络,在传统领域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让组织触角真正延伸到每一个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要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素养,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培育造就一支懂治理、善服务、作风硬的骨干力量,确保党的组织体系神经末梢敏锐灵活、坚固可靠。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更多暖心举措、办好更多民生实事。更要以组织建设为牵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党的执政根基如泰山般稳固、如磐石般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实、最持久的组织保障。(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委组织部: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