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以正确政绩观激扬干部担当
时间 :   2025-07-15 19:3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孟召博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干部政绩观,不仅是个人追求的价值标尺,更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航向。新时代新征程,唯有让正确政绩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驱动广大干部在复杂局面中勇挑重担,在攻坚克难中开辟新局。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从精准识别、群众评判、机制激励三个维度持续发力,让实干实效蔚然成风。


精准考察识别“真绩”。科学精准的考察是校准政绩方向的首要环节。考察过程需注重“多维透视”,既要看显绩,更看重潜绩;既要听一时掌声,更看长远发展潜力;既要掌握会议材料中的“总结”,更要深入基层一线捕捉“原声”。要力戒“唯GDP论英雄”的简单化思维,根据干部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细化制定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不强、发展规划脱离实际、政府债务化解和风险处置不力等指标,将考察触角延伸至经济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通过深入工作现场、倾听服务对象评价、分析具体工作痕迹,方能穿透浮华表象,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准考实干部实绩,准确识别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真功”与“实绩”,让“半拉子工程”“数据注水”“形象工程”等问题无处遁形。


畅通渠道倾听“民声”。政绩优劣,人民感受最直接,评判也最权威,干部工作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着力拓展群众评判的有效渠道,使群众意见成为检验政绩成色的“试金石”。一方面,需将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尺,科学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权重。另一方面,要探索创新人民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常态化的民意调查、便捷高效的线上评议平台、深入基层的实地走访等多元方式,确保群众声音能够被原汁原味地收集、顺畅及时地反馈。唯有真正体现出来群众在干部政绩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倒逼干部将目光和心思转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切,从而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真政绩。


完善机制激发“动能”。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离不开科学完善的激励与容错机制保驾护航。要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并严格执行容错纠错机制,精准把握政策界限,明确“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情形,为干部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可能出现的无心之失、探索之误提供制度保障,坚决反对“一票否决”的简单粗暴,避免让干部在高压下束手束脚、不敢作为。同时,对政绩观负面反映较为集中、存在偏差苗头的,及时做好扶正纠偏;将真抓实干、政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要大力营造出组织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浓厚氛围,干部方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中放手拼搏。


让正确政绩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一项关乎事业兴衰、人心向背的系统工程。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扎实奋斗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时代的考卷上书写下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政绩。(中共阳谷县委组织部:孟召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