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田华等八位电影艺术家,高度赞扬他们“你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勉励他们赓续艺术生命,“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做出新贡献”。这既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嘱托,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行动准则。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回信后的“三重期许”,将信中蕴含的爱党爱国情怀、坚守奉献精神和创新创造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本职工作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读懂回信背后的“为民期许”,做到“深埋根须”,在躬身实践中汲取人民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优秀文艺作品的生命力,无不深深植根于人民的沃土。田华在《白毛女》中塑造的“喜儿”,将旧社会底层女性的血泪控诉与翻身解放的渴望演绎得刻骨铭心;宋晓英在《烛光里的微笑》扮演的小学教师王双玲,像蜡烛一样照亮着自己的每一名学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智慧的源泉,更是力量的根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近些年,一些“神剧”因脱离群众生活而饱受诟病,说到底还是脱离了“人民的根”,“无源之水”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依靠谁”,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拜群众为师”,感受群众实践中蕴含的无穷智慧,汇聚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磅礴伟力。要时刻牢记“为了谁”,把“造福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到矛盾问题突出、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以脚踏实地的工作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读懂回信背后的“历史期许”,做到“铭记来路”,在传承守护中筑牢历史自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近代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共同铸就了一座深邃厚重的精神富矿。陈道明在《我的1919》中演绎的外交官顾维钧,于巴黎和会屈辱外交中挺身抗争,将中华民族觉醒之际的国仇家恨与不屈尊严镌刻于银幕;肖桂云执导的《开国大典》,以恢弘史诗的笔触再现天安门城楼前那声震彻寰宇的庄严宣告,让广大中华儿女铭记创业维艰,继往开来开创复兴征程。否定来路、解构崇高,终将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那些质疑“飞夺泸定桥”真实性、诋毁黄继光壮举的谬论,本质是割裂血脉、动摇根基的毒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党员干部要做到以学铸魂,系统研学五千年历史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将其内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谱系。要主动批驳歪曲英雄、否定革命的错误言论,捍卫历史真相。要做到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破解现实难题的钥匙,将“枫桥经验”“南泥湾精神”等优秀经验记在脑中、用在手上,让历史的回响真正成为新征程的奋进鼓点。
读懂回信背后的“实干期许”,做到“精耕主业”,在岗位淬炼中践行工匠精神。艺术家的成就,正是将“工匠精神”熔铸于创作血脉的生动写照。潘虹为了演好《人到中年》的眼科医生陆文婷,扎根医院实习数月,只为精准捕捉知识女性在事业与家庭夹缝中那份“静水深流”;张良在执导《雅马哈鱼档》时,带领团队走访上百家鱼档,最终用充满烟火气的镜头语言,刻画出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奋斗的鲜活身影。电影艺术家们用近乎苛刻的专业态度证明,唯有将本职做到极致,平凡岗位也能绽放非凡光彩,艺术如此,治国理政亦然。党员干部践行实干精神,掌握“盯上看下、瞻前顾后、学左右”的系统方法,既要“盯上看下”,吃透中央精神、摸准基层实情,确保工作航向不偏;也要“瞻前顾后”,善用历史经验、预判长远影响,避免短视决策;更要“学左右”,对标先进典型、汲取跨界经验,打破思维壁垒,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落实、落细、落好各项具体措施,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实干业绩。(威海市文登区委组织部:慈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