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通知》从稳岗、扩岗、培训、服务等多维度打出政策“组合拳”,彰显了以更大力度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坚定决心。稳就业要“输血式”地提供岗位,“造血式”地培育适配能力,“活血式”地优化供需结构,让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与发展同频共振。
“输血式”稳企业,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企业是就业的“容纳器”,只有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条件,才能更好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有效提高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充分实现高质量就业。《通知》针对企业经营压力,通过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范围、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允许困难企业缓缴社保等措施,为企业“松绑减负”,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激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从源头上稳住就业岗位,并积极拓展新岗位,表明稳企业是稳就业的核心举措。各地区要深挖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岗位潜力,给予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职业培训补贴等助企纾困政策,扶持企业发展。要配备就业服务专员,一揽子提供用工、培训、政策等扶持,通过开展“人才政策进园区”“校企对接直通车”等活动,组织企业HR走进校园、人才专员深入社区,把政策解读、岗位信息、职业指导送到群众家门口,保持和创造就业岗位。
“造血式”强培养,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关键是让人才能力与市场需求同频。通过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加强人才培养,让人才从“能就业”向“就好业”升级,从源头上减少就业波动。《通知》将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的要点,提出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加大重点群体培训力度、鼓励技工院校招收失业人员等举措,针对不同主体、不同领域分类提供差异化补贴,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以缓解技能人才与岗位需求错配问题,促进技能人才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各地区要聚焦重点产业、新兴领域,推动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共同体”,将产业需求嵌入课程体系,把实训基地建在生产一线。针对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领域“用工荒”,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让人才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活血式”优服务,强化帮扶改善供需结构。就业服务是连接人才与岗位的“桥梁”,也是保障困难群体就业的“安全网”。《通知》从精准服务与兜底保障两方面发力,要求完善困难毕业生实名帮扶,允许失业人员在常住地登记并享受政策等,既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又为困难群体撑起“保护伞”,体现了政策对就业服务优化和困难群体就业保障的重视,彰显了民生温度。要发挥人才服务机构枢纽作用,建立“重点企业岗位库”“人才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实现“岗位找人”“人找岗位”智能匹配。对高校毕业生、返乡人才等群体,提供“一对一”职业规划服务,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少走弯路。同时,要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落实好衣食住行等“生活性服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人才的“发展性服务”,深入研究谋划覆盖人才发展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搭建更好舞台、提供更好机遇,让人才在岗位上有奔头、有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中共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委组织部:魏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