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班长评选网络投票,其热闹藏着教育的太多浮躁
时间 :   2025-09-24 18:1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9月23日下午,某学校“三班班长”选举的微信小程序投票链接,因意外流出至外部社交平台,经社群裂变后竟吸引超132万网友参与,最高得票候选人票数达129万余张,占总票数的97.6%。(2025年9月24日大象新闻)

学校班级评选班长,这场本应局限于班级内部的选举,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网狂欢,热闹背后,网络投票评选班长的真实性与意义,着实令人深思。


班级选班长,核心是选出了解班级情况、受同学认可、能承担服务职责的人选。这一过程的关键前提,是投票者对候选人有真实的认知,毕竟只有同班同学及教师,才清楚谁更热心集体事务、谁更擅长协调沟通、谁能真正帮大家解决问题。但此次投票中,绝大多数参与者是与班级毫无关联的外部网友,他们与候选人素不相识,既不了解其日常品行,也不清楚其服务能力,投票只能凭“眼缘”或人情,这样的票数根本无法反映候选人在班级中的真实认可度,所谓“选举”早已偏离了初衷。


更值得警惕的是投票结果的真实性。132万的参与量、近98%的得票占比,这样的数字本身就透着反常。在网络刷票产业链早已成熟的当下,“一部手机操纵上千台刷票机”并非新闻,只要付费就能快速堆砌票数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排除刷票可能,这场投票本质上也成了“人脉比拼”,参选学生的家长通过亲友圈拉票,票数多少取决于家庭社交范围的宽窄,而非候选人自身的能力。如此一来,选举变成了“拼家长”的游戏,公平性荡然无存。


从实际成本来看,这场“狂欢”也暗藏浪费。网络投票平台极少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即便初期不收费,也可能通过流量变现、广告推送等方式获利,而学校若为这类形式化活动支付费用,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错配。与其将精力和资源耗费在无关的网络投票上,不如投入到班级内部的真实沟通中,比如组织候选人演讲、同学匿名评议等,这些方式既低成本又能保障选举的真实性。


最不容忽视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潜在影响。对孩子而言,成为班长候选人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而选举本应是一堂生动的“公平教育课”。但当票数取决于外部人情或金钱操作,而非自身的努力与同学的认可时,孩子可能会产生“能力不重要,人脉才关键”的误解。若最终当选者并非班级中最受认可的人,更会冲击他们对“公平”的认知,这种思想冲击远比“落选”本身更伤人。


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务实,教育的本质是真诚。选班长不需要“全网围观”的热闹,更不需要“数据好看”的形式。学校与教师理应反思:脱离实际需求的“时髦”评选,不仅无益于班级管理,更可能消解教育的初心。真正有意义的选举,应回归班级本身,让每一张选票都来自真实的了解,让每一份认可都基于过硬的能力,这才是对学生成长最负责任的引导。(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