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是从广袤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旋律,是劳动人民用质朴嗓音编织的情感纽带。在众多曲调中,歌颂丰收的歌谣最是动人,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农民的勤恳身影,承载着世代耕耘的期盼。这些从劳作中流淌出的音符,伴着田野旧貌换新的变迁,始终未变的,是那份对丰收的炽热喜悦。(2025年9月22日人民网)
2025年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全国各地的田埂间、晒谷场上,欢快的民歌声此起彼伏。丰收的景致与嘹亮的歌声交织,让这个丰收的节日满溢着喜庆,也让“丰年”二字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丰收节里唱民歌,是对山河沃野丰收景的礼赞。无需刻意描绘,各地的丰收画卷本就鲜活:黑龙江饶河的江面,肥美的鲜鱼跃出水面,溅起满河欢腾;山东的田垄间,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秸秆,风一吹便泛起金色波浪;湖北洪湖的玉米地里,饱满的果穗在风中点头,农技人员捧着玉米棒,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云南石林的果园里,果农指尖拂过圆润的人参果,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缀满枝头……这样的丰收盛景,怎能不让农民心潮澎湃?他们用民歌把眼前的喜悦唱出来,每一句都嘹亮,每一段都满是时代的鲜活气息。
丰收节里唱民歌,是对党惠农好政策的深情致谢。丰收从不是偶然,背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牵挂。农业投入逐年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标准农田在全国遍地开花,为农民“种粮稳收”筑牢了根基;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高科技走进田间,不仅卸下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沉重,更实现了“科技兴农”的跨越;种粮补贴、农机购置优惠等政策年年兑现,让农民种粮有底气、增收有盼头,“靠种地致富”从奢望变成了现实。这份沉甸甸的获得感,难以用言语尽述,便化作了民歌里的一句句感恩,唱进了心里,也传遍了田野。
丰收节里唱民歌,更是对当下好日子的欢歌,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如今的农民,早已告别了靠天吃饭的窘迫,粮仓满了,家里有了新房、开上了新车,不愁吃穿的日子里,手里还多了余钱;种粮积极性高了,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好,“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底气更足了。而他们的期待远不止于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村振兴的加速,大家坚信,明天的田野会更肥沃,日子会更红火。民歌里唱的,既是对当下幸福的珍惜,更是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第八个丰收节,歌声与稻浪齐飞,笑容与秋色共美。这一曲曲丰收民歌,是农民最真挚的心声,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幅“粮满仓、人欢笑”的美好画卷,必将在岁月里愈发绚丽,成为乡村发展中永不褪色的壮锦。(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