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能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帮助,直接影响着群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下个别基层干部在群众工作面临阻碍时,习惯归因于人民群众不信任自己、不愿意配合,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导致群众工作越开展越艰难,也和人民群众之间产生了无形的隔阂。
取信于民要先和人民打成一片。个别基层干部把办公室当成了“主战场”,将下社区、进村子当做了“选修课”。在工作中和老百姓就如同“最熟悉的陌生人”,跟社区干部、村干部之间也交流甚少、相知不深,工作配合起来像是“键对键”,少了点“面对面”的温度,导致在工作推进中,没能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和人民需求,把自己当成上级文件的“二传手”,影响了工作落实。基层干部想要顺利“穿针引线”,真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就必须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多去田间地头、社区楼栋一线,主动融入群众,和他们唠家常、问冷暖,热心帮群众办些实在事,真正和人民打成一片。要主动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多的面对面、心贴心地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在勤走勤聊中让群众和干部之间的连线桥搭建起来,进而推动群众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想法倾囊相告,为干部精准施策提供鲜活依据,助力下步基层工作更好更稳的开展。
切实有力的为民行动胜过一切“表面文章”。基层干部不但要懂得基层的情况,更要出实招解决好人民的问题,才能摆脱“只说不干”的形象,真正赢得人民满分信任。要将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掌握的第一手问题、群众主动反映的民生实事以及改革攻坚中面临的重点任务做好整理,科学合理地列好清单,带着不解决问题不停手、不根治问题不罢休的决心,舍得花费时间、花费精力,在细致研究后开好“处方”,并以钉钉子精神将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同时,要坚决摒弃“一锤子买卖”式的工作思维,建立常态化‘回头看’机制,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定期回访评估,广泛听取群众对整改成效的真实反馈和新的诉求,精准查摆整改中的薄弱环节与新出现的不足,助力各项举措平稳持久有效的落地,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心放心舒心。
能力过硬方能赢得人民满分信任。人民群众难免会横向比较不同干部的工作实绩、服务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效,能不能在比较中胜出,真正赢得群众口碑,往往就需要看干部的基本功以及守正创新的能力。基层干部要积极通过线上自学、请教同事、跟班学习以及参与各类培训班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实践技巧学到位,以扎实的基本功从容应对基层工作,用务实的作风赢得群众真心认可。注重学习“枫桥经验”“四下基层”等处理处置基层工作的智慧,并能够融合大数据、AI等现代治理工具,以“老办法+新思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同时要积极践行“学中干、干中学”的螺旋式提升路径,更多的去基层一线做好矛盾化解、抓实民生服务,在艰苦奋斗中让纸上所学和行动所悟相结合,实现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真正在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展现新担当、体现新作为,用实绩实效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信赖与支持。(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委组织部:刘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