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喜马拉雅山烟花,官司方回应为何难平众怒?
时间 :   2025-09-22 16:1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艺术烟花一事,迅速引发全网热议。(2025年9月20日大河网)


事件出现,网民与品牌方争论不休,一边是品牌声称“致敬自然、探索高山文化”的初衷,一边是网民对“破坏脆弱生态”的强烈谴责;更让公众不满的是,当地官方看似“理由充分”的回应,非但未消解质疑,反而因“环保措施”的现实漏洞、审批流程的透明度争议,陷入“资本背书”的舆论漩涡。


从事件本身来看,始祖鸟的行为与其“户外品牌”的环保人设严重相悖。品牌称活动是为“让更多人了解高山与在地文化”,但在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喜马拉雅山区,任何大规模人为活动都可能留下不可逆影响,这一点,早已是社会共识。多年来,全国多地推行烟花爆竹禁放政策,普通百姓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责任,而作为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却以“文化致敬”为借口突破底线,难免让公众质疑:是真的关注高山文化,还是借“稀缺场景”为品牌营销造势?这种“以自然之名消费自然”的操作,本质上是对环保理念的亵渎,更是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漠视。


再看当地官方的回应,其列举的“环保措施”看似周全,实则经不起推敲。官方称燃放所用材料为“进口环保可降解产品”,符合国际排放标准,燃放等级为“最低风险V级”,还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全链条方案:转移牧民牲畜、引导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后清理残留物并修复植被,且已完成备案审批。但这些说法,恰恰戳中了公众的核心疑虑:喜马拉雅山区低温、缺氧、微生物活动微弱,所谓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此环境下,真能如平原地区般正常降解?“引导鼠兔离开”的实际效果如何验证?植被修复的周期与标准又是什么?更关键的是,审批过程中,评估机构是否具备高原生态评估资质?“县乡村同意”是否真的充分征求了生态保护专家、当地居民的意见?这些关键信息的缺失,让“环保辩解”沦为空泛的口号,也让公众不得不怀疑:这份审批,是否掺杂了资本的力量?


环保面前,本无“特例”可言。无论是普通百姓遵守禁放规定,还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抑或政府部门落实监管职责,核心都应围绕“守护生态”这一底线。始祖鸟或许以为,这场“壮观烟花”能为品牌打响知名度,却忽略了公众对生态保护的零容忍。如今,网络上对品牌的抵制声浪渐起,这场“营销”最终变成“反噬”,可谓“作茧自缚”。


而当地官方的回应,更暴露了环保监管中的潜在漏洞。作为生态保护的“守门人”,政府部门不仅要守住“备案审批”的程序正义,更要守住“生态安全”的实质正义。若仅以“材料合规”“流程走完”为由放行,而忽视高原生态的特殊性、复杂性,无疑是对监管责任的懈怠。目前,公众对审批细节、评估依据的追问仍在持续,上级部门也大概率会介入调查,毕竟,在生态保护这件事上,公众需要的不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责任担当。


这场争议的核心,从来不是“烟花是否好看”,而是“生态是否能守得住”。始祖鸟若想挽回信任,不能只靠公关话术,而需用实际行动弥补生态影响;当地官方若想重建公信力,更需公开审批细节、接受公众监督,用科学评估和严格监管证明“生态优先”不是一句空话。毕竟,喜马拉雅山的白雪,容不得半点功利的“污染”;公众对生态的敬畏,也容不得任何形式的“妥协”。  (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