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谁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尊重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难题,谁就能赢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人民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努力成为得民心的“人民干部”。
多“接地气”,永葆群众立场方得民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百年党史,既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历史。无论是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还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的胜利,都深刻诠释了群众立场才是中国共产党的战斗根基、活力之源,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肩负的使命改变,与百姓的鱼水深情不能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变,要坚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多“接地气”,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坚决践行者。
多“聚民智”,依靠群众经验方得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无尽的力量,治国理政的真知灼见往往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回首过去,是人民群众哺育出革命的成功,也是人民群众用红手印开启了农村改革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党员干部决不能立足于脱离群众的“空中楼阁”,要虚心用心向群众学习,诚心诚意拜群众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在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提炼真知灼见,找到正确道路,真正做到执政基础来自人民,执政成果属于人民。
多“顺民意”,切实为民造福方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让这张答卷在人民那里取得高分,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切切实实为人民造福,为百姓谋利,以具体到细枝末节的关怀赢得人民群众的“好感度”“满意度”,才能让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可,主动打出“高分”。党员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伏下身,沉下心,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诚态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山东阳谷县委组织部:张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