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CT报告现不雅词,小事不大做意义重大
时间 :   2025-09-24 18:1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辽宁沈阳新民市人民医院一份CT影像报告中出现不雅词汇的事件引发关注。(2025年9月23日南方都市报)


CT报告现不雅词,所幸,涉事医生沈某及院方第一时间向患者诚恳致歉,患者亦选择谅解并放弃追究,这起潜在的医患纠纷得以快速平息。这样的处理结果,既彰显了院方正视错误的担当,也体现了患者的包容豁达,无疑是对“理性沟通化解矛盾”的生动诠释。


从常理推断,此类失误的成因并不复杂。结合电子报告的生成场景,大概率是医务人员在录入信息时,受输入法联想功能影响带出不当词汇,又因接诊量较大、工作匆忙未能及时核查,最终导致错误随纸质报告流出。值得肯定的是,公众与患者均能理性看待,CT室医务人员与患者鲜有深度接触,不存在产生恶意冲突的前提,所谓“刻意羞辱”的揣测本就站不住脚。患者的豁达之处正在于,看清了失误的“无心”本质,未将小疏忽升级为大矛盾,这种理性态度为事件的圆满解决奠定了基础。


事件的平息虽令人欣慰,但背后折射的问题更值得深思。对医疗机构而言,这份“带错报告”是一记清醒的警钟,医疗工作无小事,文书规范是底线。无论是基层医院还是接诊量大的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日均承担的检查量或许繁重,但报告的核查环节绝不能“缩水”。核查的意义,不仅在于规避错别字、不雅词这类“面子问题”,更在于通过二次校验筑牢医疗质量的“里子”,防范因疏忽导致的病情描述偏差,甚至误诊、漏诊风险。


医疗工作的严谨性,终究要落到每一个细节里。一张报告的字迹工整、表述准确,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医务人员对患者健康负责的直接体现。此次事件的最大价值,或许不在于纠纷的快速化解,而在于它提醒所有医疗从业者,忙碌绝不能成为疏忽的借口,唯有将“反复核查、精益求精”的意识融入日常,才能真正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初心。


对卫生监管部门而言,此事亦为行业规范提供了切入点。可借此类个案强化对医疗机构文书质量的日常督导,通过细化核查流程、开展岗位培训等方式,推动医务人员形成“零差错”的工作自觉。唯有如此,才能让“小失误”真正转化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大契机”。(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