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光影显影血色记忆,敬畏筑牢历史底线
时间 :   2025-09-16 19:3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佳琦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近期,《南京照相馆》、《731》等涉及民族伤痛史的电影引发社会讨论。针对电影艺术方面的解读层出不穷,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积极探讨。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言论必须有一个底线,关于历史题材的讨论应该始终抱有尊重和敬畏的态度去对待,民族记忆不能遗忘,爱国情感不能触碰。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更是对每一位人民英雄的致敬。


抵制网络歪曲,捍卫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三十万同胞的牺牲,是中华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道伤疤,不能缓解,无法愈合。然而部分网络“键盘侠”,利用多个媒体渠道发布同质化有害言论,让电影测评变了味。通过博眼球的方式吸引流量,但是却误导了人们的价值观,甚至扭曲了事实真相。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先烈们的不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必须要抵制这种恶意炒作,学会识别信息陷阱,警惕情绪化标题、碎片化信息、片面化叙事,核查信息来源是否权威,精准辨别有害言论,坚守正确的价值观;要学会理性抵制,正向发声,善用平台机制,对篡改历史、亵渎英烈的言论一键举报,对不当言论进行理性反击,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严守创作底线,尊重民族情感。当围绕《南京照相馆》《731》的讨论展开时,我们必须清晰地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爱国情感不容亵渎,民族尊严不容戏谑,历史苦难不容轻慢。我们鼓励对电影进行深入艺术探讨,旨在讲好民族故事,传递历史真谛。但前提是铁律般的底线:尊重史实、敬畏民族情感、守护爱国精神。任何将艺术探讨引向质疑历史事实本身、质疑民族情感正当性的方向,都是对底线的突破,必当坚决抵制与批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要筑牢思想防线,提升历史素养与批判思维,加强历史知识学习,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观纪念馆、参加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历史鉴别能力,做到在复杂信息中坚守真相,在多元声音中保持清醒。


凝望历史光影,以实干守护记忆。电影之光,当照亮历史的幽暗;爱国之情,须根植于真实的沃土。铭记与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守护情感圣殿,不容丝毫亵渎,是吾辈对历史与未来的担当。当影院灯光亮起,万人静默于《南京照相馆》的片尾字幕,那无声的肃穆胜过千言万语—记忆未逝,我辈在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也要珍惜和平,自立自强。要学会利用科技赋能,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利用数字建模技术还原历史遗址,让历史在数字时代“活”下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将爱国情怀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忘初心,真抓实干,始终坚守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告慰历史、共创未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凤凰城街道东孙村选调生:张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