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对标先进学经验 赋能文化促振兴——从江县政协赴广西龙胜、三江考察民族文化保护与文旅融合工作
时间 :   2025-09-15 17:3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石旭锋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为深入落实《政协第十一届从江县委员会2025年度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计划》,破解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难题,9月8日,从江县政协副主席梁仲权率考察组,专程赴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实地探寻两地在民族文化活化利用、文旅深度融合领域的先进实践,为从江发展汲取宝贵经验。

screenshot-1757928882270.png

考察首站聚焦龙胜县龙脊梯田。作为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共生的典范,龙脊梯田不仅是当地的生态名片,更是“旅游兴农、文化富民”的生动样本。考察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深入掌握龙胜县以“旅游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路径——依托龙脊梯田独特地貌与壮、瑶等少数民族风情,以梯田为核心IP打造乡村旅游体系,创新推出“一田生五金”模式,走出“打梯田牌,赚梯田金”的特色发展之路。

screenshot-1757928911589.png

“一田生五金”的实践让考察组印象深刻。在“租金”方面,泗水乡周家村将1000亩梯田流转给企业规模化经营,农户每亩年获750元租金,全县已流转土地1.79万亩,户均年租金收益4500元;“股金”层面,龙脊镇大寨村发动村民以梯田入股,景区按门票收入7%、索道收入4%分红,2019年大寨村分红达720万元,目前全县3263户农户入股4006亩梯田,年均分红超千万元;“现金”收益上,劳务合作社定向培训村民,对接企业提供梯田务工、农产品种植岗位,龙脊景区带动2800余名村民就业,还助推“龙脊四宝”(即龙脊辣椒、龙脊茶叶、龙脊大米、龙脊水酒)等农副产品热销;“奖金”激励中,大寨村对按标准耕种、维护梯田的农户,每亩年发5600元(旅游公司5000元、村级600元)奖励,同时植树造林30万株,实现生态与收益双赢;“薪金”增收上,黄洛瑶寨打造“三月三长发节”等项目,每户年获旅游收入5万余元,全县已开发30余个梯田旅游项目,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考察组表示,龙胜县将生态资源、民族文化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的做法,为从江县挖掘本土民族文化旅游价值、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

screenshot-1757928932259.png

离开龙胜后,考察组前往三江县,先后深入林溪镇平岩村、三江宜阳风雨桥、三江月也侗寨等点位,聚焦“非遗传承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两大主题开展调研。在林溪镇平岩村,考察组实地察看侗族传统民居保护情况,了解当地如何通过“村规民约+专业管护”的模式,留住民族建筑风貌与村落文化肌理;在三江宜阳风雨桥,通过与非遗传承人交流,详细学习风雨桥营造技艺的传承机制,以及当地政府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中给予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在三江月也侗寨,考察组重点了解三江县如何整合侗族大歌、侗族刺绣、侗族百家宴等特色非遗资源,提炼打造“月也侗寨”文化品牌,通过“非遗展演+沉浸式体验+夜间经济”的模式,推动非遗文化从“保护”向“活用”转变,实现“文旅融合促发展、非遗传承见实效”的良性循环。

screenshot-1757928960010.png

考察过程中,梁仲权强调,从江县与龙胜、三江两地同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发展需求上具有相似性,两地的先进经验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下一步,县政协将系统梳理此次考察成果,结合从江县侗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实际,通过专题协商、调研报告等形式,为县委、县政府制定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政策提供精准参考,推动从江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贵州省从江县政协办公室:石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