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5年9月14日海报新闻报道,沉香市场中,商家五花八门的宣传话术与外观高度相似的产品,让消费者难辨真伪,“高价买假货”已成常见问题;此前央视更曝光知名沉香市场商家为逐利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2025年9月14日海报新闻)
这一乱象的滋生并非偶然。如今沉香价格远超黄金,且受消费者青睐,而野生沉香受严格管控——巨大利益缺口下,部分商家难以坚守底线,将“聪明才智”用在造假上。小商家逐利造假尚属常见,令人更忧心的是头部商家的失德行为:如新闻提及的温氏奇楠工厂、莆田沉香门店,竟通过“科技狠活”造假,或给低油脂沉香添加油脂,或直接用白木仿造高油脂沉香,手段隐蔽,让消费者在选购时“雾里看花”,难辨真伪。
消费者沦为“冤种”,也与自身认知短板有关。多数人不了解沉香的国家管控政策与产品标准,消费时盲目跟风,易被商家话术蒙骗,最终陷入“高价购假”的困境。
而沉香市场乱象的核心症结,在于监管缺位。部分监管部门主动担当不足,甚至可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为维系地方经济数据,将消费者权益抛之脑后。即便消费者主动送检,不同部门的检测结论也往往不一,无法有效甄别“鱼目混珠”的产品,导致欺客伤民事件大行其道,消费者维权无门。
沉香市场不能再“乱”下去,不良商家的违法经营也该画上句号。一方面,监管部门需主动出击,以国家生产标准为标尺严格核查产品,以法律法规规范商家经营,斩断造假链条;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摒弃盲目跟风,在不了解沉香知识时尽量避免购买,要明白正规产品需在标签上明确标注“产品类型(天然/人工沉香)”“产地”“等级”“生产厂家”。仅模糊写“沉香”、无具体信息的产品,需警惕造假。在明白若确有需求,应选择口碑良好的老店,做到货比三家,尤其避开网络直销、旅游景区地摊等假货高发渠道。唯有监管发力、消费者擦亮眼睛,才能遏制乱象,让沉香市场回归正轨。(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