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从百年部史看组工人优良传统与干事之道
时间 :   2025-08-27 17:4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米多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百年峥嵘岁月稠,回望山东组织部门一百年来的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从点点微光到星火燎原,从开天辟地到顶天立地,从求真务实到惟实励新,百年组工人用忠诚之心、执炬之志、图强之势、正派之道,书写了一个世纪火种不熄、理想不灭、风骨不移的奋斗史。知史方能明志,百年部史如同精神富矿、理想灯塔、动力源泉,为一代又一代组工干部照亮前行路,为我们生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具体的模样,为我们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组工答卷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星火燎原汇星河,百年追梦当葆清澈之爱,从百年部史看铮铮骨气永续传承,争当新时代的忠诚组工干部。对于组工干部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代代组工前辈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孕育于极端困难的现实条件,却塑造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扎根于艰险严峻的革命斗争,却厚植了永不叛党的政治品格。回溯我省百年部史,各级组织工作始终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无数组工干部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党分忧、不怕牺牲,始终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休戚与共,让山东成为了一片红色的热土。


济南是全国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山东共产党组织的发祥地。1921年8月,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南湖的红船上点燃,山东的党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后,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就此,革命的火焰在山东大地渐渐燎原。作为山东党的创始人、山东组织工作的缔造者,王、邓两位组工前辈为散播火种鞠躬尽瘁、为组织工运四处奔走、为革命事业身先士卒,将党的事业发展到学生知识界、工矿区、农村,延伸至青岛、青州、淄博等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两位先辈矢志不渝地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1925年8月,王尽美因积劳成疾离世,留下“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遗志;1929年初,邓恩铭被捕,在经历了三年的囚禁折磨后,于1931年4月赴刑场就义,留下“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的诀别。无论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如何丰富和发展,“忠诚”是永恒的主线和核心,新时代组工人应继承忠诚之基因,坚持一切服从、服务于大局,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追随,在行动上对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维护,在担当上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定践行,真正传承铮铮铁骨、永葆忠诚本色,当好新时代的忠诚组工干部。


我以我血荐轩辕,峥嵘前行当为执炬之人,从百年部史看坚韧品质薪火相传,争当新时代的有志组工干部。党的奋斗征程波澜壮阔,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从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到砥砺奋进的新时代征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坎坷、艰难险阻,做实组织工作这一贯彻党的路线的坚强保证,靠的是坚强有力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代代共产党人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勇于斗争、以不畏牺牲的精神献身革命,正是这一份迎火执炬的英雄气概,让党在千锤百炼中发展壮大、在风险考验中力挽狂澜,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党,为我们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宝贵富矿。


革命之光,光耀齐鲁;初心之坚,坚如磐石。在百年部史中曾有一段“至暗时刻”,使山东党组织陷入严重危机。大革命失败后,山东的党组织接连遭到重大破坏,与上级党组织、党中央失去了联系,长达三年之久。以刘仲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满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做出了“外出寻党”的重大决定。自此,刘仲莹踏上了“九死一生、千里寻党”的漫漫征程,开始了“散尽家财为革命”的无我奉献,并于寻党无果的危难之际,与赵健民等山东共产党员商讨成立了“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保存了珍贵的红色火种,扛起了山东革命的大旗。虽然山东省工委仅存在了数月时间,但它恢复了全省党的工作的统一领导,从此以后再无中断。在各种艰苦卓绝的情况下,代代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无惧生命危险、不计个人得失,诠释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热血担当,这种薪火相传的坚韧品质,正是新时代组工干部面临全面深化改革使命重任时最需要的干事品格。我们要主动在各条改革战线上摔打淬火,保持定力迎难而上、面对压力百折不挠、排除阻力越挫越勇,坚持“政治上强、作风上硬、业务上精、自律上严”高标准,以组工干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闯劲、韧性,当好新时代的有志组工干部,以无数“小我”之奉献,汇聚推动改革巨轮前行的巨大洪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潮起大地当聚励新之势,从百年部史看敏行作风接替赓续,争当新时代的担当组工干部。科学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坚持”高估概括了党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包括“坚持开拓创新”,充分彰显了“守正创新”这一伟大创造精神的驱动效应。这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变则通、通则久”的革故鼎新基因,在党推进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凝练成主动求变的改革精神、永不僵化的创造精神,带领着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书写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回溯百年组工奋斗史,既是一部奠基立业的开创史,也是一部接续奋斗的实践史,更是一部守正创新的改革史。改革励新、实践敏行的优良组工作风,始终贯穿于山东组织工作百年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组织工作一直在大胆探索、有序推进、稳步提升。“莱西经验”是推动山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了强化组织建设、稳定农村局势,1985年,莱西县开创性地推出了一套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村级民主政治配套建设、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的“莱西经验”,吹响了在基层巩固党的领导的号角。经过几年的实践,从1989年全省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到1990年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召开,“莱西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广,俨然强化党在基层领导核心作用的一面旗帜,创造性地开启了我国农村组织建设的新阶段。以开创精神为先导,山东省的党员队伍不断充实壮大,从1978年拥有15.3万个基层组织、278.5万名党员,到2022年已经拥有基层组织36.2万个、党员715.6万人,正是组织工作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敏行作风,让党的事业在齐鲁大地焕发强大的生机活力。新时代组工干部要有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惟实励新的意识,要敢于在思想上“突围”、勇于在行动上“破冰”、善于在改革上“求解”,以“钉钉子”的韧性将“新探索”深化为“新经验”,把组织力量转化为攻坚力量、把干部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人才活力转化为创新活力,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向新提质的崭新篇章。


山东组工百年,优良传统从无数先辈血汗中凝结而来,干事之道从代代党员奋斗中积淀而来。新时代“组工人”当从百年部史中汲取披荆斩棘、聚势向前之力量,以赤胆忠肝的信念、我将无我的奉献、善作善成的敏行,始终奋力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济南市章丘区委组织部: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