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总是与选择相伴。是安逸还是奋斗,是“小我”还是“大我”,是坦途还是险峰?近日《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涌现了不少的年轻的面孔——扎根西部的支教群体、逆境奋起的学子庞众望、舍生忘死的干部李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选择题”写下了滚烫而鲜明的答案。广大青年干部当从这些同辈楷模中汲取力量,自觉将青春的“选择题”融入民族复兴的“必答题”中,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以奋斗作答,在“安逸”之外淬炼青春成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河北保定学院的毕业生们,本可选择留在大城市安逸工作,却毅然选择告别都市的繁华,奔赴两千多公里外新疆基层,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的选择,是对“躺平”心态的有力回答,是对奋斗价值的最高礼赞。新时代新征程,挑战与机遇并存。广大青年干部要自觉远离“安逸”的诱惑,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岗位上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摒弃“佛系”心态,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在实践的熔炉中锤炼过硬本领,在摸爬滚打中增长真才实干,让青春在火热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以奉献作答,在“小我”之上成就青春人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是青年实现更大人生价值的正确航向。出身寒门、负重前行的庞众望,面对改善家庭物质基础与投身科研报国的人生选项,他明确表示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他深知,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将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科技自立自强的宏大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在滔天洪水中,年轻干部李东毫不犹豫地将生机推给同事,用生命践行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理念。他们的选择,生动诠释了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广大青年干部要树立远大理想,深刻认识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常怀感恩之心、奉献之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无私奉献中成就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价值的人生。
以担当作答,在“风浪”之中挺起青春脊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是青年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状态。面对汹涌而至的山洪,李东没有丝毫退缩,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扛起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如山使命。保定学院的支教群体,日复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苦的西部,扛起了为国家培养下一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时代重任。他们的选择,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硬核担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无论是面对深化改革的“深水区”,还是应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严峻挑战,亦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繁重任务,都需要青年干部挺膺担当。广大青年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争当起而行之的“实干家”。敢于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在重大考验和风险挑战面前,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以“铁肩膀”扛起硬任务,在经风历雨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山东省昌乐县委组织部:吴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