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历史,从卢沟桥畔的烽火硝烟到三大战役的战略决胜,从延安窑洞的思想光芒到西柏坡的进京赶考,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穿越历史云烟的精神灯塔。组工干部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红色工程师”,必须坚持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作风、厚植为民情怀,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在新时代组织工作中书写新的荣光。
以忠诚之魂铸牢政治品格,在思想淬炼中校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航向标”。伟大抗战精神的根本在于对国家和民族的绝对忠诚。左权将军大义殉国前仍高呼“为了民族解放”,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有草根棉絮仍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先辈们用深入骨髓的忠诚诠释了竭诚尽节的不懈追求。红色基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无数英雄模范身上传承赓续。那些长眠在青松翠柏间的英魂,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始终在用特殊的方式与我们隔空对话。家国永念,精神勇续。组工干部肩负着为党和人民选贤任能的重任,必须把对党忠诚作为干部选拔的首要政治标准。要始终坚持政治标准“硬杠杠”,将“两个维护”落实情况作为考察重点,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要始终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硬指标”,持续深化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以担当之勇锤炼过硬作风,在干事创业中锻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金刚钻”。伟大抗战精神的精髓在于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从“决不能后退半步”的铿锵誓言到“子弹打光就用石头”的不屈意志,先辈们用血肉之躯诠释了拼搏担当的千钧分量。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包含着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面对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挑战,组工干部必须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要搭建干部选拔任用的“赛马场”,选派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墩苗淬火”,让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硬肩膀”。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让担当作为者有舞台、受重用。要聚焦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新兴领域党建覆盖等难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实,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为民之心厚植宗旨意识,在服务群众中架起“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连心桥”。伟大抗战精神的底色在于生死与共的为民情怀。从“哪怕只剩一人也要护百姓周全”的庄严承诺到“把好摘的树叶留给老百姓”的朴素行动,先辈们用滚烫初心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从承诺到践诺的跨越,丈量着一心为民的温度,检验着履职尽责的力度。组工干部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要突出民生权重,将群众口碑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尺,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联户”等创新机制,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让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感受到组织关怀。要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发展需求,实施“人才兴村”“技能富民”计划,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基层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山东省阳谷县委组织部:郑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