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以3500万军民伤亡为代价、持续14年的伟大胜利,不仅洗刷了近代中国的屈辱,更以血肉之躯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当卢沟桥的石狮凝视着新时代的曙光,抗战精神如不灭的火炬,照亮复兴征程——它既是历史长河中“捐躯赴国难”的壮烈史诗,更是新征程上“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
“山河血泪”淬忠魂脊梁,“碧血丹心”铸千秋铁壁。密云古北口长城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刀刻誓言,与腾冲国殇墓园9168块墓碑的沉默阵列,共同镌刻着“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棉絮草根仍孤身周旋五昼夜,狼牙山五壮士砸枪跳崖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呐喊,诠释了何谓“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这种气节在当代化为祁发宝张开双臂护卫喀喇昆仑的血肉长城,化为南仁东廿二载铸就“天眼”的执着星火。忠诚是泰山之魂,重如千钧、稳如磐石。今日的忠诚坐标,深植于“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与“两个维护”的行动坚定,更熔铸于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临终呐喊。
“雄关漫道”破迷雾重隘,“星火燎原”续复兴血脉。延安窑洞的昏黄油灯下,《论持久战》以“亡国论不可取,速胜论也不能立”的战略洞见,为迷惘的民族拨开战争阴云。这种百折不挠的智慧,在新时代升华为“双循环”格局破解单边围堵的破局之策,演绎为“天问”探火、“奋斗者”深潜万米的“积小胜为大胜”。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制核潜艇的深海长征,与1800名扶贫干部以生命铺就脱贫路的壮烈诗篇,共同延续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血脉。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90后“村官”以“直播助农”激活千亩滞销果园。历史与现实的交响昭示,钢筋铁骨,唯经千锤百炼;复兴之路,必由汗水铺就。
“胸怀寰宇”担命运与共,“赤帜高擎”照发展新程。从“驼峰航线”飞行员50%牺牲率架起的空中生命线,到“一带一路”152国3000余个合作项目编织的发展纽带,抗战精神中的国际胸怀已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觉。徐海东大将临终“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的三问,警示忠诚需如泰山石敢当般纯粹无瑕;黄文秀“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躬行实践。新征程的领航,以青少年精神启蒙为根基,通过四行仓库弹孔墙前的沉浸式研学,抗联密营遗址的星空课堂,让00后触摸历史的温度;中国维和部队在马里守护难民营的蓝色头盔,援非医疗队埃博拉疫情中的“最美逆行”以全球担当彰显格局,皆是“从团结御侮到命运与共”的精神续章。(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刘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