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育儿补贴遭遇“收割”,惠民政策不能被拆台
时间 :   2025-08-25 16:0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这项旨在以“真金白银”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的国家政策,预计将惠及超过2000万育儿家庭。然而政策甫一发布,不少新手父母却纷纷反映,奶粉、纸尿裤等母婴用品悄然涨价,部分产品涨幅甚至“相当明显”。另一边,则有商家回应称“只有少数品类价格略有波动”,并表示涨价与育儿补贴政策“并无关联”。(2025年8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出台,本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大好事。但许多家庭还没来得及感受到补贴带来的缓解,就先遭遇了婴幼儿产品“闻风而涨”的现实。一些父母发现,金领冠900克装的菁护和珍护奶粉近期明显调价:珍护从每罐200元涨至260元,菁护从145元涨到190元;爱他美奶粉3段800克也从157元涨到216元,卓傲3段更从233元升至296元。不仅奶粉,纸尿裤等用品也出现显性或隐性涨价。这让原本应被补贴缓解的压力,转而流入商家的利润中。


此前,有奶粉生产企业曾公开回应,表示行业目前产能过剩,涨价并不现实,声称网络传言不可信。然而现实情况与商家承诺明显相左,这种前后不一的局面,不仅损害消费者信任,更暴露出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只顾利用政策红利“割韭菜”,漠视惠民初衷。


育儿补贴每人每月平均300元,原本是为降低生育成本、鼓励生育意愿,但若商家借机集体提价,政策的积极效应将大打折扣,甚至导致百姓“获得感”落空。这不仅直接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更从心理层面打击生育积极性,与政策鼓励生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呼吁企业不应只看短期利益,更要具备“育儿友好型”社会意识,成为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助力者”而非“拆台者”。诚信经营、社会责任,不应只是一句口号。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迅速响应,加强对婴幼儿产品市场价格行为的监测与干预,对借政策之机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行为坚决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要让惠民政策真正发挥效应,不能仅靠企业的自律,还必须辅以持续而有力的监管与制度保障。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建立价格预警与调控机制,确保政策红利切实流向百姓口袋,而非成为少数商家谋取不当利益的“风口”。


民生政策,关键在落实。如何不让好政策被变相“抵消”,让不良的厂商拆了台,考验的是执行智慧和监督力度。只有政策、市场、监管三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打出一张扎实而温暖的“民生牌”。(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