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在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作为基层组织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把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放到全局中去考量,把握好“四对关系”,在“选育管用”上全链条发力,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事业长远发展不断注入蓬勃生机活力。
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干部培养要有一定时间,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不是一时之策,需要下长远之功,只有用长远性、整体性眼光来谋篇布局,才能赢得战略性、根本性优势。要兼顾“燃眉之急”和“长远之需”,抓好新录用人员这个源头中的源头,统筹考虑退休减员、队伍建设等因素,合理安排各类招录计划。从入职开始就建立持续关注、接续培养的工作机制,分阶段推动“适岗期教育—成长期培养—成熟期使用”,持续抓好源头储备、动态补充,推动干部工作由“满足当前基本选人用人需要”向“重视战略发现培养选拔”转变。通过年度考核、“无任用”谈话调研等方式,全面盘点分析干部队伍现状和规划落实情况,以新一轮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着眼更长一个时期,分阶段多层次把握选配目标、配备重点和人选来源,持续加强干部梯队建设,确保干部队伍当下有活力、未来有潜力。
把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必须科学把握“量”与“质”的辩证关系,把“量质并重”的要求贯穿干部培养选拔全过程。要经常关注、全面培养,做大干部队伍的“基本盘”。坚持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年轻干部的培养纳入全县一盘棋中统筹考虑,主动把握干部成长定型的黄金期、关键期,加大组织干预力度,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压实党委(党组)和“一把手”履行培养年轻干部的职责,指导各单位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以各单位储备充足的“量”,来保证全县选拔任用的“质”。要精准识别、优中选优,建好优秀干部的“小名单”。结合县域实际,及时总结经验,结合年度考核调研、专题调研、日常调研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干部队伍调研,对同类别县直部门单位、镇办小组之间的班子和干部进行横向比较,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等,细分建立全县优秀干部动态库,跟踪培养、动态调整,推动干部队伍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
把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班子的优化配备,增强整体功能,防止结构‘硬’、功能‘软’”。要坚持班子结构服从整体功能,既注重优化年龄、经历、专业、来源、能力等“硬结构”,又综合考虑性格、气质等“软因素”,不断提高班子兼容性、互补性,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要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最适”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干部特点和岗位需求经常性分析研判制度,把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把能力最强的人放在难度最大的岗位上,把最有潜力的人放在条件最艰苦的岗位上,把个性最鲜明的人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重点做实干部任职回访制度,对新提拔或使用到关键岗位满一年的干部,通过个别访谈、听取意见等方式跟进开展回访考察,重点了解干部成熟度、岗位适应度、班子匹配度和单位需求契合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表扬激励、谈话提醒、调整岗位等具体意见。着重对工作位次靠后、矛盾问题突出的领导班子进行专题调研,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优化调整。
把握“激励”与“约束”的关系。严管是主基调,是由外而内的约束;激励是主色调,是由内而外的关怀。对那些有问题风险的人和事,要盯紧盯牢、严抓严管。在管住“关键人”上,聚焦“一把手”“关键岗位”干部、年轻干部等“关键群体”,对照职责履行、规矩执行风险点,采取谈心谈话、廉政提醒等方式加强监督,对近三年被问责或受处理处分、信访举报较多的“易感人群”,建立“重点关注人”名单,确保跟踪监督到位;在管好“关键事”上,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违规经商办企和不规范兼任职、重大事项报告等专项行动,对发现的问题一招不让、一严到底,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紧盯选任过程、选任结果、选任责任加强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生态;在管严“关键时”上,以上级巡视巡察为契机,对所有风险隐患问题开展大起底、大整改,全面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那些敢担当、能干事的干部,要大胆保护、强化激励。认真贯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坚决调整,切实发挥监督管理的反向激励作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问题,加大澄清正名力度,以具体的容错免责案例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以获得表彰荣誉的干部为主体,面向不同领域,选树一批优秀干部,通过典型事迹报告会、专题党课等形式集中组织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沂源县委组织部:仇广宇、刘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