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从喜欢,到热爱
时间 :   2025-10-28 16:1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刘云凤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大干部要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人生。” 写好文章,特别是组工文章,绝非仅凭一时兴致的“喜欢”所能成就,它更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久的“热爱”。这种热爱源于对事业的忠诚、对基层的洞察和对文字的敬畏。广大干部唯有以扎根基层的坚实、笔耕不辍的坚韧、思无邪的纯粹,方能真正练就好“四力”,触及梦想的高度。


深耕基层,汲取活水之源。写好文章的前提是拥有鲜活的素材。作为一名公仆,唯有立足岗位、扎根基层,才能让文字的“源头活水”奔涌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新时代的组工干部,需始终保持身上的“泥土味”和“草木香”,主动走进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听真话、察实情。多年来,一代代基层干部奔波一线,通过一尺一寸丈量土地,一家一户叩门走访,亲力亲为将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实账”。这种“接地气”的实践,不仅提升了服务群众的精准度,更筑牢了写作的根基——因为最好的文章,永远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时代回响。


坚韧笔耕,破荆斩棘之路。写作之路从非坦途,唯有百折不挠方能见曙光。北方冬储的萝卜白菜,历经风寒仍保持爽脆,恰如干部所需锤炼的“顽强坚韧”品格。古人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投稿遭遇退稿、思路陷入瓶颈皆是常态,但关键在于保持“风雨兼程”的行动与“风雨无阻”的心态。我的一位优秀的组工前辈,坚持每晚研读政策文件,走访时详细记录民情日记,常常为修改一篇稿件工作至深夜。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积累与打磨,最终让他的文章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得以发表,将基层实践的“泥土气息”转化为纸上的“思想火花”。这生动地诠释了:唯有持续学习政策、深耕业务,在“滚石上山”中积累,方能等来“破土而出”的时刻。广大干部尤需如此,以“金石可镂”的劲头,在一次次练笔、请教、修改中淬炼笔力,让文章既有思想的锐度,又有实践的温度。


思无邪念,守护初心之光。《论语》有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写作与工作皆需纯粹之心。儿童眼眸的清澈,源于其心无杂念;干部文章的感染力,亦来自对初心的坚守。与其焦虑成果,不如涵养“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定力。诚如《边城》所言:“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广大干部需在纷繁诱惑中笃定心神,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寂寞,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服务人民的大局,便是对“热爱”最本真的诠释。当我们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坦荡面对写作,文字自会褪去浮华,闪烁真理与真诚的光芒。(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组织部:高硕)